任务年份

全部
5133 条
2022年
1291 条
2023年
384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5133 条
专题知识
1281条
交通
552条
公文
19条
其他
357条
动物
48条
区域
164条
医疗
151条
土地资源
118条
基础设施
87条
姓氏
66条
工业产品
68条
数据统计
338条
景区
371条
景物
46条
植物
95条
民俗
201条
民俗文化
621条
水果
8条
渔业资源
33条
物产
179条
疾病
79条
矿产
97条
粮食
7条
美食
15条
艺术
3条
3条
药物
7条
蔬菜
8条
货物
15条

颗粒列表

共 5133 条 336 / 34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02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河市半岭采集地1978年8月,在河市溪口村小溪对面的半岭寺下开筑渠道,从山坡巨石下发现石捹7件,有的只经粗制,有的还加工磨平,系距今七八千年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采集地因开山挖沟等原因,破坏严重,未发掘。
502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塔仔山遗址位于马甲镇杏川村观音山脉,1988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0.8米,包含物有砖、瓦、陶瓷片等。采集有影青碟、划花篦点纹青瓷碗、牡丹纹瓦当及青釉、影青、龙泉青瓷等瓷片。根据2007年第...
502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梧宅冶铁遗址1960年发现梧宅冶铁遗址,俗称“铁屎山”,位于河市镇下堡村小山坡上。原记载:铁渣分布范围长约100米,宽约50米,堆积层最厚处达4米。根据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勘查,遗址地表均被村道、农宅或水泥小场地、建筑材料所覆盖,找...
502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吴觐寨址位于罗溪镇后溪村的大寨山。吴觐,罗溪人。清顺治四年(1647年),发动农民起义,依大寨山建寨抗击清军,山寨称之为吴觐寨。寨址包括前哨寨、跑马场、外寨、内寨和点将台。寨方圆约10平方千米,设东、西、南三门。南门已毁。内寨墙依山崖而筑,...
503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玉泉康济庙遗址位于马甲镇洋坑村。五代,泉州刺史留从效与朱文进在此处交兵厮杀,死者甚众,遂筑“千人冢”,假此寺追荐亡灵,易名“康济院”。年代久远,寺院破落,至明永乐四年(1406年)、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民...
5031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杉植院遗址位于河市镇溪井村后土楼自然村。唐咸通三年(862年)始建,宋至明多次重修,毁于清代,原建筑坐东北向西南。1981年,发现该遗址。原记载:遗址面积约600平方米,地面暴露许多砖、瓦和瓷片,局部堆积厚约0.4—0.5米,断崖尚见铺地砖...
5032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景区
定公万安桥院遗址位于万安街道塘西社区村院小组的庙后山。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郡守刘炜叔建,据传清代毁于大火。1981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0.6米,采集有“熙宁重宝”铜钱及宋代瓷...
5033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时注重实用。初生婴儿穿掩裾“和尚衫”,围孩儿肚,下垫尿布,扎被裙,外罩披风。稍长,穿鸡罩衫、开裆裤或其他简便童装。五六岁穿连裆裤。婴、幼儿衣背领下绣字,以祈平安吉祥。20世纪90年代以后,童装设计新颖,款式繁多,色彩绚丽。21世纪以后,儿...
5034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以西装、夹克为主装。许多年轻人喜欢休闲装、毛衣、T恤、运动装,即简单又显气质。一些时尚人士更是讲究名牌。青年人讲究的名牌还是以国内品牌为主。学校则统一穿校服,大都以舒适、大方、简便的运动服为主。鞋子选择也以休闲皮鞋、旅游鞋为多。
5035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青年女装款式丰富多彩,有各式毛衣、裙装、大衣等,面料以棉麻、腈纶、纯毛等为主,色泽鲜艳,配上款式新颖的皮鞋、靴子、凉鞋等。其饰品包括手袋、戒指、项链、手链、耳环、胸花以及发卡、发带等。20世纪末流行“港式”服饰,21世纪以后流行“日式”“韩...
5036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天多以式样庄重、颜色较单一的西装和夹克为主,讲究宽松舒适,夏天除了衬衫外,T恤也逐渐为中老年人所青睐。21世纪以后,服装颜色趋向丰富鲜亮,给人以越活越年轻的感觉。
5037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老年女性服饰种类繁多,总体上偏向花色较单一、样式较稳重。其饰品较常见的有项链、戒指。 进入21世纪,除个别手工裁缝因适应少数人对衣着款式的需要或代为成衣适身尺寸修改缝纫而保留外,作坊式的衣服加工基本消失,成衣市场所售全为服装厂生产。
5038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民国之前,平民百姓纳底布鞋、草鞋、木屐为主,仕宦缙绅以及殷富阶层则穿弓鞋、珠拖。民国之后,皮鞋、胶底鞋等逐渐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兴“万里”鞋、球鞋等,干部、师生一度流行灰、蓝八角帽。20世纪60—70年代,盛行人字拖鞋、塑料拖鞋和...
5039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代,男人蓄发辫,儿童留束发。民初鼎革,明令剪辫,男子留剪辫头或剃光头,继而理满堂发或平头。以后长期通行二八分发。抗日战争时期,男学生推行剃光头。20世纪40年代,分发流行航空体。幼童留护囟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发仍最普遍,其次是平头...
5040
知识出处: 泉州市洛江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至民国,幼女留双短辫;少女梳单长辫,扎红头绳。成年妇女挽发髻,别簪子,小型“包髻”“螺旋髻”,套发网,为城镇妇女发型;大型“粗脚头”,套大排钗发架,流行于农村妇女。20世纪30—40年代,年轻女子剪短发,蓄刘海。摩登女郎长发披肩,新婚女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