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47 条
2023年
147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47 条
专题知识
90条
景区
1条
民俗文化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47 条 4 / 1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46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牵纸晒纸黄纸同样需要牵纸烘燥。但因黄纸比白纸厚,不容易附壁,并且它的售价比较低廉,用煏弄烘干不太合算(过去用煏弄烘),因此,20世纪60年代起改用“阴廊日晒”法。即用手把湿纸一张一张撕开后,再将湿纸一张一张铺在室外草地或山坡空旷处,借日光晒...
47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叠草把收割后的稻草挑回来晒燥,在草场上堆成草垛一备用。稻草垛形如酒坛,每垛直径约三米,高五、六米,1500公斤左右,上起锥顶,下雨时使水自然流下。
48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腾草农闲时,把一束一束的稻草拆开、抖松,在草场上用拌棒翻晒践踏,去除杂质(如留在稻草上的谷粒、泥土等),使稻草变得柔软,节杆碎裂,腌料时加速石灰液的渗透。然后把腾过的稻草抖松再晒二小时后卷成一令一令的草筒,为腌草作好准备。
49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腌草把经过践踏的草筒移至石灰池中(也叫灰镬)进行浆腌草。灰池用砖石砌成,长三米宽二米左右,凹入地面深1米左右。灰池一般都有二只,大灰池边还有一只小灰池。一塘料大约2000市斤稻草,用石灰170-180市斤左右。
50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堆料用二齿耙(又称狼窄钩勾)把浆好的草料从灰池抓到料塘边上,并顺势把其摞成卷状,叫筒皮子。把草卷横坚排成方形,然后层层叠成方垛,上面起顶,覆盖干稻草,用水泼之,让其自然发酵。
51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翻料草料垛要进行翻动,即把里面的翻到外面,外面的翻到里面。第一次隔10天翻(以冒气为准)。第二次隔六、七天翻,第三次隔四、五天翻,第四次隔二、三天翻,如此反复翻动,以达到草料里外发酵成熟一致。测草料是否成熟?可用手轻轻一拉,如草料能拉断者表...
52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踏料将腌熟的草料放进料塘,用牛去踏约8个小时。一般沿江地区都用牛踏料,山区溪流附近都用水碓捣料,其他地区用脚碓舂料。一塘料可做40块毛纸。小塘可做25块毛纸。
53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漂洗把踏好或舂成的细料装入专用的布袋(俗称料袋)内,袋中放置圆木耙(又称料耙),拿到池塘或江河溪水中搅洗,除去灰质,直到水清为止。然后用木榨将草料压去水份,即成纸料。
54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抄纸主要工具是纸槽及纸帘。先将水放入纸槽内,再把洗好的草料放入纸槽,用搅拌棍搅拌成草浆,再用小竹干捞去粗筋,然后用纸帘抄成纸张(即坑边)。纸槽有石槽和木槽两种。木槽(搁置在四只脚的架子上),石槽(前后左右和底面均用石板砌成)。纸槽的长度为3...
55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榨纸将抄起的湿纸逐张堆叠到右边置有竹帘的木架上(或石板上),积至一千张左右时,用榨床榨去水分,用挑纸架挑回家中,晚上有妇女牵纸(俗称牵纸筒)一天可产坑边3-4块或厚斗四块。
56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牵纸晒纸牵纸多数是妇女抄作,白天男人做纸,夜里妇女牵纸。女工将纸筒搁在纸架上,用右手指将纸角钳开拉下三分之二,5张为一户,堆放在右边一块竹帘上,待第二天一早,铺晒到室外草地或山坡平整处,让日光晒干。下午4点多大人小孩把晒干的毛纸收起来挑回家...
57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浸料将采集的原料晒干捆缚,浸于水中,浸泡时间的长短,与气候有一定关系,气候温暖时,浸之三日即可,气候寒冷时,则需要多浸几日。
58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腌料浸泡后的皮料捞至腌料场上去浆,灰浆用石灰(块灰)和水调和而成,用灰份量,约相当于原料的30%。浆透的皮料要堆腌一、二日。
59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蒸煮堆腌过的皮料放入纸镬(亦称纸灶)蒸煮。如需加入草料的,则将经过浆腌的草料和皮料一起入镬,皮料在下,草料在上,用脚踏实,加水没过原料尺余,用柴烧镬蒸煮。一二日后出镬,一镬可煮1200斤原料。
60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 类型: 民俗文化
去肤用人工脚踏去其表层肤壳,使皮质洁净柔软。肤壳已净,再行堆积。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