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156 条
2023年
21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56 条
专题知识
313条
交通
141条
公文
19条
区域
843条
医疗
6条
姓氏
1条
数据统计
15条
景区
410条
民俗文化
311条
物产
93条

颗粒列表

共 2156 条 131 / 14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951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也叫“送葬”、“发引”。当地普遍停灵三至五天,也有七天才出殡的。对死者如停放时间短而埋葬,被看做尸骨未寒而埋,叫“热埋”,其儿女被视为不孝,是大逆不道。因此亡者死后三日五日出殡较多。吊孝和出殡之日,孝子、孝妇、孝男、孝女必须穿戴丧服。...
1952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路。午前,要举行“送路”礼仪,顾名思义,送亡灵上西天之路。由亡者的女儿主祭。在知客的号令下女儿端着脸盆,盆内放着毛巾、梳子、镜子等,在人搀扶下哭着走出灵堂,后面是穿孝的亲门近支及亲友相随。前面有两个拖着长长火把(点燃的秫秸把)的人开路,还...
1953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堂将棺材抬出灵堂、灵棚之意。是出殡中最隆重的仪式,一般都在午宴后举行。出堂前,知客领着孝子进入停尸的屋子转圈哭喊几声“爸爸”或“妈妈”,俗称“叫魂儿”,据传怕死者的魂灵不跟着灵柩走。知客见抬杠的壮劳力己将棺材捆绑好,高喊一声“出——堂——...
1954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起驾棺罩起驾前,要举行最后的祭奠礼仪,孝子、孝妇及孝男跪在棺罩前,前边摆着祭桌,香炉,知客高喊:“老少姑爷、外甥、亲朋好友上前行礼啦!“每一个人上前行礼,大知客要上一炷香。此时没有哭声,没有鼓乐响动,一片寂静。祭拜完毕,知客高喊:“还有祭的...
1955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埋葬棺罩抬出村外,亲朋好友止步,孝子们向众人“谢孝”。棺罩卸下,家人和至亲携带祭品、纸扎等,随棺材前往坟地。早有风水先生和看守墓坑的人在那等候。墓坑里要铺五色麻,横三竖四;要撒五谷,保佑子孙有粮吃有衣穿。墓坑四角要放四个苹果、四枚硬币,寓意...
1956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服三俗称三天圆坟。亡者埋葬的第三天,家人(长子)起大早到墓地把坟头堆圆踏实,称圆坟。再祭奠一番。
1957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尽七也叫“斋七”。葬后第七天,家人要到坟地祭奠一次,以后每隔七天祭奠一次,直到“五七”。每“七”意为让亡者的灵魂回家一次省亲,家人要烧各种颜色的纸花。“尽七”完毕,丧葬礼仪全部结束。
1958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六十日葬后的六十天是一次较隆重的礼仪。主人邀请糊匠扎船,迷信说法,亡魂在去西天极乐世界的路上,要过通天河,必须备船。故有烧船的习俗。
1959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周年老人去世一年叫“周年”。亲朋好友要聚在一起祭奠亡灵,民间俗称“脱服”、“除孝”。这是对死者的最后一次祭奠,从此,子女不再守孝。此后,一家人生活转入正常。
1960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老天爷被民间认为是一个主宰宇宙万物的全能大神。
1961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土地神亦称“宅神”。在全国解放前,基本上村村都建有土地庙,供奉土地神,有“无庙不成村”之说。
1962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河神靠近运河、凤河边上的村庄多建有河神庙,祈求不要有水患,保人们平安。
1963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名贤神将历史上对国家、对百姓有巨大贡献的贤士敬为神,如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被封建统治者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倡导建庙供奉,建有孔庙。再如关公,即三国时期的关羽关云长,以忠义勇武留名。又如鲁班,是春秋时期著名工匠,本名公输班,...
1964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专题知识
以骡马牛驴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境内多以机耕,尚有少量农户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再配上一个横8形的犁辕,无论 是入土角度,还是翻土曲线的牵引点的选择,完...
1965
知识出处: 运河古镇南蔡村 | 类型: 专题知识
耠子是境内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种常用农具。用于翻土,使土变得松软以便于种植农作物,使其更好生长。 耠子可以代替锄头等农具。耠子的结构与犁基本相似,只是耠子向两侧翻土,而犁是把土地犁出一道沟,向一侧翻土。犁地后,施底肥,然后进行耙地,把翻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