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2780 条 8 / 186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0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县文化馆 1950年,县人民政府接管原县民众教育馆后更名县文化馆。1952年,新馆落成,建筑面积318平方米,配有工作人员7名,开展政治宣传、图书借阅、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娱乐活动。1964年,县人民政府又拨款翻造馆舍。1978年县图书馆成...
10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乡镇文化站1951年9月,浒湾镇文化站成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2名,经费由县文化馆拨给。1958年,陆坊、琉璃、双塘、琅琚、石门、厚山、左坊、霞澌、旸田、黄通等公社先后办起文化站,经费由公社解决,国家适当补助。至1985年,全县17个乡镇都建...
10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俱乐部解放后新兴的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在城镇称工人俱乐部,在农村称农村俱乐部,一般设有阅览室、游艺室、业余剧团等,开展歌曲演唱、文艺宣传、图书借阅等活动,活跃了职工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1953年始创,至1959年发展到137个。1960年后...
109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三角班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一种民间戏班,多来自临川县,一般只有四五个角色,稍加化装,衣袍简单,道具粗陋,仅以锣鼓二胡伴奏,有时角色不够,则由伴奏者帮腔。演出内容,主要是传统戏,多以通江辞,见景唱物,见人唱事,以即兴表演,插科打诨,噱头笑料为特...
110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创办于民国32年(1943),是私立应钦中学师生员工的业余京戏社,有演员、中台(伴奏)、后台(管服装道具)、勤杂共60余人。节假日在校内演出,寒暑假则赴浒湾、县城或抚州演出。所演京剧有《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古城会》、《孔雀...
111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民国期间的一种京剧票友组织,由县城和浒湾的一些京剧爱好者自由组合而成,仅参与外来剧团个别节目的演出。
112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0年成立,由县人民政府在中小学教师中及社会上调招50余人组成,专演京剧,1951年夏解散。
113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4年由民间艺人邬计生等发起建立,成员大都是“三角班”艺人及进贤县剧团部分自动离团的演员,演出半年后,因内部发生矛盾而散伙。
11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956年成立,由琅琚、浒湾、双塘等地业余剧团的骨干共26人组成,经济上自负盈亏,由县文教局委托文化馆代管。1958年,县委向该团委派党支部书记和团长,不足的经费开始由政府补贴,1960年经省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又在中小学生中招收一批学员,人...
115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建于1956年,由县人民政府拨款修建,1981年翻建并增设楼座,楼:厅共1050个铁脚斗座席,可接待省级剧团演出。
116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民国17年(1928),浒湾天主堂创办诺瑟医院,有医务人员4名,经费来自教会。
117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卫生和社会工作
民国24年,县城建起一所县立医院,有院长兼医师1人,医师1人,助产士1人,全年经费1764元。民国34年,增至11人,其中医师2人,护士1人,助产士1人,药济员1人,医护员2人,助理员2人,其他人员2人,另设诊所1个,有医士1人,并在浒湾设...
11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 类型: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县中医院 1982年正式成立,有工作人员60名,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9人,中级26人,初级18人,管理人员7人。分门诊部、住院部,门诊部设八科六室(中医内科、妇科、外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按摩科、西医内科;急诊室、X光室、化验室、注射...
119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南城县总工会民国15年(1926年)10月,在共产党员刘家瑞的领导下,县城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南城县总工会,负责人为傅和春,会址设城厢饶家祠堂(今县人民法院左侧)。下设码头、木匠、石匠、缝纫等行业基层工会,会员共900,余人。工会组织建立后...
120
知识出处: 南城县志 | 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南城县农民协会在北伐战争的推动下,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南城开展起来。民国15年(1926年)10月,城郊农民代表在城厢李家祠堂(今孝子巷内)集会,建立了南城县农民协会,负责人为肖笑予,有会员500多人。在工人运动的影响下,全县农民...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