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32 条
2021年
132 条

实物类型

全部
132 条
132条

颗粒列表

共 132 条 3 / 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3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敖东乡南厝场村北。1985年调查发现,离南厝场村北约500米处的小沙坡上,可见厚约0.6-1米的文化堆积,遗物分布范围约1200平方米。采集有红陶拱片、瓦筒、瓦当、秤砣形石沉子、红陶穿孔沉子、残小石臼及缸、罐、炉、钵、碗、碟、盘、匙等陶...
3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平原乡瓦窑村后瓦窑山上。1992年9月调查发现,台地断面可见厚约20-50厘米的文化堆积,遗物零星分布,面积约200平方米。采集有灰硬陶、红硬陶,饰纹为方格纹、斜方格纹、棱方格纹、网格纹、弦纹加云雷纹、弦纹加斜方格纹,与闽侯黄土仑遗址相...
3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北厝镇湖东村东。1992年9月调查发现,三十六脚湖湖岸地表有遗物零星分布。采集有石镞、石锛和泥质红软陶、泥灰硬陶、砂灰硬陶等陶片,其饰纹有篮纹、云雷纹等,与闽侯黄土仑遗址相近,距今约3500-3000年。
3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中楼乡的君山顶南坡中段。1992年9月调查发现,在离山顶约100米乱石堆中有文化堆积。采集有带凹槽的前段石锛,属商周时期遗存。
3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1986年在芦洋乡北起二角山,南至过焕村,面积为10.6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有村居残垣、屋基和文化堆积层。采集有红陶拱瓦、白陶拱瓦、石锤、石臼、石碾和碗、碟、盘、罐、钵、缸等陶瓷片。陶片有黄软陶、红软陶、黄砂陶、灰陶、黄釉陶、红釉陶,瓷...
36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苏澳镇钟门村的连街澳。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沿岸地表可见长约40余米街道残垣、宅基。1958年挖掘出铁锚、木头、水缸等。在30-60厘米的文化堆积中,采集瓦片、筒瓦、瓦当、秤砣形石沉子、陶制穿孔沉子、木浮子残片及碗、碟、盘、缸、瓮、...
37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流水镇东尾村北、王爷山南的湾底澳上,面积约950平方米。1985年调查发现,街市残基断垣30余米。采集有红陶筒瓦、片瓦、石制网坠、陶制网坠、黄硬陶片,以及缸、钵、罐、瓮、炉、碗、碟等残片。属于明代渔市街道遗址。
38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北厝镇三十六脚湖大龟山上。为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占地范围约6800平方米。1985年调查发现,块石、乱毛石垒砌寨垣,计有里、中、外三层。每层等高差约1.5米。里层半环状,背山临海,直径20余米,残长40余米,残高1.5...
39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平原乡桃花寨村西。明嘉靖年间,村民为防倭寇入侵而筑寨。1985年调查,寨筑于桃花寨山山巅,范围为1.08万平方米。山南寨墙依山势环绕,用块石、乱毛石垒砌,高0.8-1.8米,今寨垣130余米完好。
40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苏澳镇玉屿村东北芙蓉寨山上。明嘉靖年间,村民为抗倭在山上筑寨防守。1985年调查,遗址范围约5400平方米,石砌寨墙顺山势环筑,残垣长100余米,高1米左右。
4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白青乡白沙村北白沙山上。明嘉靖年间,村民为防倭寇入侵,筑寨而守。1987年调查,遗址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在东西北临海山上,依山势用乱毛石垒砌寨墙。残基断垣高为0.5--1米,长约150余米。
42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澳前镇光裕村南小雄山上。1986年调查,遗址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朝东南依山势垒砌寨墙,残垣长500米左右,残高1--1.5米,为明季抗倭时所筑。
43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澳前镇西南寨顶村的寨顶山上。1986年调查,明季村民为防倭人侵,设寨山巅。以东西横贯约40米长的天然巨岩作为寨墙,两侧用乱毛石垒筑与巨岩衔接。内有一石洞,可藏人贮物。占地约500平方米,寨垣巨岩尚存,可见寨墙残长40余米。
44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牛寨曾名五寨,位于北厝镇上楼村东牛寨山上。1986年调查,临海西北向,用乱毛石、块石依山势垒砌寨墙,残墙长近400米,高1.5米左右,占地约6400平方米,为明季抗倭时所筑。
4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 类型: 其他
位于北厝镇山利村东南南寨山上。明代村民为防倭寇侵犯,在山顶设寨。1985年调查,山上危石嵯峨,洞穴散布,为天然屏障。块石依山环绕垒砌寨墙,与奇岩怪石相连接,利用丁字形的削壁“一线天”作通道。山中有大小洞穴10余个,其中最大的洞名南寨洞,又名...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