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16191 条 2 / 1080
16
知识出处: 19790103 | 类型: 卷期
1979年1月3日出版的抚顺日报,共4版。
17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传达了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重视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及在国内和国际事务中取得的成就和对未来的展望。
18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驻美联络处在一月一日清晨举行升旗仪式,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交生效日。升旗仪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冉冉升起,中国驻美联络处官员、中国血统的美籍学者和华侨代表共同欢庆这一重要时刻。华盛顿地区的中国血统...
19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中美建交后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活动及其深远影响。邓小平副总理在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夫妇为中美建交举行的招待会上发表讲话,强调中美建交对两国关系发展及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他回顾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性转折,并对未来两国在科...
20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抚顺市各行各业在新年伊始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火热景象。文中详细描述了矿区、工交、财贸等战线的广大职工如何坚守岗位、争分夺秒、大干快上,以实际行动响应全会号召,推动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
21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内容是毛泽东给郭沫若的一封信。在信中,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成就表示了赞赏,但也谦虚地表示不敢接受过高的赞扬,承诺将努力学习以不负故人期望。他提到自己对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很重视,将其视为整风文件来看待,并认为郭沫若若能撰写一篇关于太...
22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进步作家和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生。她早年积极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并六次访问中国,深入报道了中国的重要历史时刻,如省港大罢工、毛泽东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抗日战争以及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她特别赞赏毛泽东的“一切反...
23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女记者和进步作家史沫特莱的一生。她生于贫苦工人家庭,经历多种职业后,于1928年作为记者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了中国的进步文化运动和抗日战争。她在山西前线进行战地救护工作,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1941年因病回国,后流...
24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联络处在华盛顿举行招待会,庆祝中美建交。蒙代尔副总统代表卡特总统和美国政府出席了招待会,并发表了讲话,赞扬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建交问题上的勇气和远见,并强调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对于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影...
25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于钦章同志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六日逝世。
26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教育如何为伟大的社会转变服务,特别是在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强调了这一转变的深远意义和艰巨性,并指出教育在其中的重要性。接着,文章分析了过去教育遭受的破坏和当前面临的挑战,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
27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研究所如何响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科研上来,以加速科研发展的计划。文中强调了党中央关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以及研究所承担的重要科研任务和人民对其的期望。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所计...
28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位医务工作者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积极态度和具体行动。杨润樵医生,一位长期从事眼科工作的共产党员,分享了自己在眼科领域取得的成就,如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和斜视针麻会战的效果。他表达了学习三中全会...
29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对教育工作者产生的积极影响。公报激发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决心,他们决心为党多培养人才,以适应党的工作重点转变的需要。文章通过多位教师的真实反馈,展示了公报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动力,以及他们在公报激励下对提...
30
知识出处: 抚顺日报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学校如何适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将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转变。学校决心在公报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努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重点学校。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党支部成员将作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