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列表

共 6214 条 405 / 415
606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民国时期,西医西药开始传入柏乡。日军侵占柏乡期间,虽建有柏乡县医院,也只有少数富户人家才敢问津。在1943年的疫病流行中,有的村庄整户整族染病,死尸露天停放,无人掩埋。1945年柏乡解放后,于1946年在全县开展有组织的防病治病活动。194...
606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7月,在县城南街建立柏乡县卫生院兼管卫生行政工作。1958年12月~1962年1月柏乡县建制被撤销。柏乡县恢复建制后,县人民委员会复设卫生科。“文化大革命”初,卫生局工作瘫痪。1967年12月,柏乡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由生产指挥部卫...
606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2年4月始建农村卫生室,每个卫生室1名医务人员。到1958年全县农村保健站达到93个,每个保健站有1~3名卫生员。1968年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制度,1974年全县121个大队实行合作医疗,有赤脚医生295名。80年代后,随着卫生体制的...
606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8年秋,东路村率先在县内办起了合作医疗。1971年7月,县内已有85%的大队实行,王家庄、南鲁、内步、白阳等4个公社基本上实行合作医疗。合作医疗在县内有大队办、大队联办、社队联办、公社办4种形式。合作医疗基金由参加合作医疗的个人或集体...
606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一些有条件的机关、学校、企业先后建立了医务室。1995年全县共有12个医务室,20多名工作人员,普遍备有常见药品和一些小型医疗器械。
6066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以前,县内个别村庄有中医诊所利用祖传秘方,运用中草药或针灸、理疗等诊治疾病。1950年,八里庄、刘上京、固城店、白阳、王家庄等村相继开办了12家个体诊所。1952年县成立了卫生工作者协会,加强对个体诊所从业人员的管理,发展会员86...
6067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柏乡县医疗队伍发展情况,包括中医队伍、西医队伍、中西医结合、护理队伍、队伍培训几部分内容。
6068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医学在境内流传久远,其间不乏精于医道者。明代魏大成撰《养生论》“以平情为祛病之本,而深明医之不足恃”;杨健于医道有精辟之处,著《养马经》。明清时期,文人贤士把精于医术作为尽孝之途。县内精于医术者为数不少,民国21年《柏乡县志》载,精于医术...
6069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西医学传入县内的时间较晚。民国17年,在城隍庙西小门院内开设一处普济医院。此后,该院又搬迁到城隍庙西邻魏省三宅内,改名一九一九医院。另外,高邑花园人郭茂书在县城北街开设中华诊所。民国22年,本县赵占元到天津西医教育班学习西医。民国25年学成...
6070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内各医疗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团结中医政策,中医在人民保健中的作用得到了正确的认识。1955年县卫生院与中医门诊部在会诊及研究病案学习方面成了常事,各医疗机构内西医学习中医广泛开展。
6071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内没有专职的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护理多由中药铺、店、堂的学徒承担。县内出现了专门的护理人员。柏乡县医院内也没有专职护理人员。一些西医诊所内有辅助医疗的护理人员。柏乡县人民卫生院的护理人员多数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培养出来的。1950年10月...
6072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卫生院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进修。1952年县防疫队举办短期培训班1期,培训了52名医生;并举办了1期乡村医生培训班,为87个村培训了97名掌握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治病及防疫医疗技术的卫生员。1954年又针对当时新生儿破伤风、产褥热流行面...
6073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节介绍了柏乡县医药发展情况,包括中药材、成药制作、医药经销、药政、医政几部分内容。
6074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柏乡县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动植物性药材约有1,县内的中药材种植多为自发性,药材公司负责种植技术和成品收购。第一年种植5个品种32亩,仅贾庄、驻驾、龙华、南江等村就开辟药材基地200余亩。种植品种及面积逐渐减少。少量农户在责任田内零星种植中药...
6075
知识出处: 柏乡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仅几家私人药店和几家私人门诊部按祖传秘方制成的膏、丹、丸、散等中成药,数量不多。建国后,由公私合营组合而成的县中药材经理部,在1956年就有准配出售的中成药43种。70年代,贯彻“三土”“四自”方针,县医院、县药材公司开展成药制作,...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