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3194 条
2023年
3194 条

事件类型

颗粒列表

共 3194 条 75 / 213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111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宣和四年(1122)射村建东岳宫,元毁,明正统八年(1443)重建。
1112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宣和四年(1122)东射村建怀吴桥,为三孔石梁桥,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重修,改名宝蓄桥。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又重修。
1113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宣和七年(1125)宋密州观察使王永从回家乡思溪,应释净焚劝募,倾家财,创建圆觉禅院,建舍利塔,并致力经书刻印。
1114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宣和七年(1125)东射村建墅桥,一名市桥。传说桥下寓居卖饴糖者,投饴糖于溪,携妻、子乘舟跃入云中,举手笑别,邻里倚桥望之,故名望仙桥。明成化元年(1465)吴璋重建;清时重修,易名凤凰桥。
1115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兴市廛,建桥修路,菱湖设务关掌茶酒税务,设东、西、南、北四栅,初具市镇规模。
1116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绍兴二年(1132)王永从率弟王永锡及子王冲元、王冲和、侄王冲允、王冲秀等开镂《大藏经》,凡五千四百八十部,世称《思溪圆觉藏》,为梵荚本,成为浙江宋时出版史上的一大盛事。同时又刻印《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各一部。开湖州刻书出版业之先河。
1117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绍兴十三年(1143)朱弁出使金国被困16年归国,宋高宗赵构彰其高风亮节,赐田于吴兴,朱弁择寓竹墩,建长春书院,教习族中子弟,金国名王贵族子弟慕名而至求学。
1118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淳熙九年(1182)朱熹(朱弁从孙)致仕浙江,专程到长春书院讲学,并题写“长春书院”匾额。
1119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绍熙元年(1190)宋室嗣秀安僖王裔赵泺定居,故址为赵家弄,传说常伫立于桥头北望故园,桥称北桥。
1120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嘉泰元年(1201)设思溪坊、长寿坊、西吴坊,为归安县7处酒坊之三。思溪坊(今思溪村)、西吴坊(今射中村)为归安县催课买扑坊,长寿坊(今射中村)为户部差官监造,所酿酒名三白。
1121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嘉熙二年(1238)建真武庙(即南圣堂)。
1122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宝祐四年(1256)朱潜(朱熹四世孙)任乌程县令,直至宋亡。在此期间,修缮了竹墩长春书院。元兵进驻湖州,朱潜之子带领竹墩部分朱氏族人,避战乱,徙福建,经台湾,远赴朝鲜半岛。现韩国朱氏后裔尊朱潜为韩国朱氏之祖。
1123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至元十七年(1280)相传赵孟頫于1280年曾居住在现下昂的赵家墩村,边有莲花庄、桃花庄、桂花庄,为望晖、听月、众安、清远4座石桥题写了桥名。听月桥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重修,三孔石梁桥;望晖桥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三孔石...
1124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大德元年(1297)射村(西射村)重建长寿桥,三孔石弧形桥,西南又有单孔石拱桥(集福桥),统称八字桥,又称思吴桥或西吴桥;清乾隆三年(1738)重修。
1125
知识出处: 菱湖镇志 上 | 类型: 社会事件
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部将潘原明占湖州,菱湖西北栅因战乱被焚。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