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

知识类型: 实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6020210000123
实物名称: 塔里木盆地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035.pdf
类型: 其他
分类号: P942.45
主题词: 自然地理-中国

实物简介

位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东西长14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面积56万平方千米,为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队考察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本来是一段靠近南极海底的活动性很强的古地槽,从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纪后期开始,由地槽转变为陆块的塔里木开始其长达数亿年的“北征”。在距今200多万年前终于结束了跌宕起伏的北移活动,在亚洲腹地定居下来,形成异常丰富多彩的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铀、盐、铅、锌等各种矿藏。古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为世纪第二个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东西绵延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沙丘连绵起伏,河湖干烟,植被稀少,气候异常干燥,被视为“死亡之海”。然而在100多万年以前,塔里木盆地乃是河湖众多、植物繁茂的绿洲。在汉代以前,塔里木盆地周围形成了众多的城郭小国,古代丝绸之路亦在其边缘上。后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塔里木盆地沙漠化,丝路古城都被风沙湮没。现在,已发现的古城遗址就达40余处,再加上无垠瀚海中的奇异自然景观,更是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们的向往之地。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