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1918
作品名称: 大鼓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4/001
起始页: 0130.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J632.52
主题词: 鼓-奏法

作品简介

大鼓,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等从我国库车带往日本的舍利盒乐舞图上的龟兹乐队中绘有大鼓。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大鼓的是《新唐书·礼乐志》:“凡所谓俗乐者二十八调。..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日本《秋苑日涉》也有记载:“乐器有笛,三鼓,以节歌舞。三鼓,一曰大鼓,广于羯鼓,而卷甚短,下有小床。斜架置膝前,击用两杖。”《延喜式》也称:“凡鼓吹杂生习业所领。钲一面,大鼓一面。”在上述舍利盒乐舞图上可看到由两个儿童抬着一面大鼓,旁有一人,双手各持一槌敲击的形象;与德国人格伦威德从克孜尔石窟窃走的壁画中,有一人头戴大象面具,身背大鼓,后面有戴猴面具的人举槌击打大鼓的形象相仿,这都证实了在龟兹广泛使用着大鼓。在唐玄宗制定的《坐部伎》、《立部伎》里都使用着大鼓,特别是《立部伎》里,大鼓用得更多更广;并且都用于与龟兹乐曲有关的乐部里。《立部伎》共有八个乐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自破阵扣以下,皆雷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振百里,动荡山谷。”鼓乐的发达是龟兹乐的一大特点。而此大鼓实由羯鼓演变成为一种鼓面朝上用两杖相击的形制,所以在我国史书中未把它单独列为一种乐器,在古代文献中也没有记载龟兹乐中使用大鼓,但羯鼓却经常提到,说明大鼓也就包括在内了。而在舍利盒上出现大鼓,表明当时在龟兹普遍使用大鼓。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