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箜篌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1910
作品名称: 竖箜篌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4/001
起始页: 0124.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J632.38
主题词: 箜篌-奏法

作品简介

《隋书》、《唐书》、《新唐书》、《通典》、《唐六典》等书的音乐志、礼乐志等都把竖箜篌列在龟兹乐之首,在龟兹石窟的乐舞形象中所绘竖箜篌,其数量及出现次数均不如五弦、阮咸多,因为它不是龟兹固有乐器,仅在克孜尔石窟23、80窟、库木吐拉石窟58窟、克孜尔尕哈石窟28窟中可见到。而在隋唐史籍所说竖箜篌源出于西域,也与史实有出入。如《隋书·音乐志》说:“今曲颈琵琶、竖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旧唐书·音乐志》也说:“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知识出处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阿克苏史话 /《丝路龟兹行》》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介绍阿克苏地区的历史地名、地质演变及资源特点、龟兹的原始社会、忠诚的龟兹王丞德、延绵千年的龟兹诸王等。新疆阿克苏地区在历史上是西域古龟兹、姑墨国所在地,也是联结人类发祥地印度两河流域、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中原,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军事、贸易中心区。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阿克苏特有的古代西域宗教、文化、民俗、艺术和社会生活的历史积淀,也使这块神秘美丽的地方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情系魂萦的一片热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