璎珞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1778
作品名称: 璎珞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52.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6.9
主题词: 古器物-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唐代西域女子佩带耳环、项链的形象多见于新疆石窟壁画的菩萨中,这些菩萨都慈眉善目,体态风盈,具有女性化的特征,再佩带上耳饰、项珠、璎珞等首饰,显得更加妩媚动人。璎珞是融项链、长命锁等颈饰为一体的饰物。璎珞的上部是一种金属项圈,项圈的周围系着许多珠宝玉石;在靠近人体的正胸部位,有时悬挂着类似锁片的饰物。璎珞又叫“花蔓”,原是印度一种古老的首饰,当地人无论男女都喜欢将花朵串起来作为头饰,或挂于颈上,垂于胸前。《大唐西域记》书中玄奘大师曾曰“国王大臣服玩良异,花蔓冠以为首饰,环钏璎珞而为身配”,证实了此装饰品是当时贵重的饰物[1]。这种类似花环的颈饰,有时出现在佛像身上。随着佛教的传入,璎珞也出现在西域和内地。《梁书·高昌传》在记述高昌地区的民俗风情时称:“女子头辫而不垂,著锦缬璎珞环钏。”说明北朝时期高昌女子有挂璎珞的习俗。吐鲁番出土的一幅唐代绢画《仕女图》中的女子,头戴花冠,面相饱满圆润,身着红色锦衣,双耳坠镶有宝石的耳饰,白皙的脖颈挂着项圈,项圈靠近女子胸部的部位,是镶有宝石的花蔓形璎珞,显得华贵迷人。唐代挂配璎珞的形象还出现在新疆各地石窟壁画中的一些供养人和菩萨中,尤以库车县境内的库木吐拉新2窟壁画中的菩萨最为典型。穹窿顶窟13身菩萨大多上身赤裸,下穿各色长裙,头戴宝冠,面饰八字胡,胸肌、腹肌健美,透露出旺盛的生命力。披帛自肩部绕臂垂下,手戴珠宝镯。臂环金钏,硕长的双耳配上带坠的耳饰,前胸佩戴镶有宝石的璎珞,显得十分华贵。璎珞传入中原后,成为唐代内地妇女的一种常见的饰物。《南史·林邑传》:“其王者著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图9)、(图10)。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