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垒关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518
作品名称: 乌垒关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176.pdf
分类: 遗址
分类号: K928.645
主题词: 历史地理-中国

作品简介

拱卫安西大都护府的西、西北、北面已建立了柘厥关、盐水关、雀离关,那么在其东面是否也曾建关,史书并未明说。唯在东汉《刘平国治关亭诵》碑上指出刘平国除在黑英山盆地修建关亭外,还曾建修过“东乌累关城”,足证在东汉时期于龟兹东境就有乌累关城,以保卫设于它乾城的西域都护府。到了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迁设龟兹后,统辖疆域远较汉朝为大,气势更加恢宏,拱卫安西都护府的军事设施,自必更加严密,乌垒关的设立必然更加迫切。 1971年冬轮台县在拉依苏河口兴建水库时,曾发现在拉依苏河口西岸的黄土台地分布有唐代古墓群,在一座墓葬的棺木上曾有“安西大都护府”、“手捉”、“乌垒关”等字样。后来这些棺木板散失,因而当时目睹棺木板的人回忆,有的说是“乌垒营”,有的说是“乌垒管”有的说是“乌垒营”有的说是“乌垒关”。应该肯定说是“乌垒关”为确。因为有些人不,熟悉历史,年久后,,对“官”、“营”、“管”、“关”等字又难于辨认,故各说不一,自当以关字为确,足证当时确有乌垒关。 既然“乌垒关”三字就在拉依苏河口处发现,也可肯定乌垒关就设在拉依苏河口两岸。因为拉依苏河源于天山山脉,到下游两岸分布有很厚的黄土堆积台地,河道至此切割很深很宽,最宽处可达400余米,形势甚为险要。位于东岸的守捉城及汉唐烽火台均还耸峙,正向人们陈说着誓去的历史陈迹,而当时在拉依苏河东西两岸修建乌垒关城,成为安西都护府东境安危的所系,自在情理之中。核之古今形势,乌垒关设立在拉依苏河口两岸最为确当。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