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莺啭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345
作品名称: 春莺啭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420.pdf
分类: 艺术
分类号: J722.22
主题词: 民族舞蹈-中国

作品简介

《春莺啭》是龟兹音乐家白明达的一首代表作,崔令钦《教坊记》中称:“高宗晓音律,闻风叶鸟声,皆踏以应节,尝晨坐,闻莺声,命歌工白明达写之《春莺啭》。”《进馔仪轨》中记载《春莺啭》的舞姿为“春莺啭,设单席,舞伎一人,立于席上,进退旋转不离席上而舞”。说明舞伎是在一块毡子上表演软舞,所以张枯《春莺啭》中说:“内人已唱春莺啭,花下傞傞软舞来。”可见《春莺啭》是一种颇为盛行的女子单人舞,因其舞蹈结构有序一、飒踏二、入破四、鸟声二、急节二,各十六拍,即曲首为散板,然后进入“飒踏”,即中序,引出快板(即入破),由此越来越快,进入乐舞高潮(称急节)。这种多层次的抒情软舞,受到中原各族人民的喜爱,元稹《清曲》中特别指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学。《火凤》声沈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可知《春莺啭》和疏勒人裴神符所作《火凤》舞曲已成为西域胡学的代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