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320
作品名称: 琵琶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394.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J632.2
主题词: 民族乐器-拨弦乐器-中国

作品简介

琵琶,又名“曲颈琵琶”,是曲颈四弦琵琶的简称。在龟兹石窟壁画上经常出现琵琶,次数略少于五弦、阮咸,为龟兹人民喜爱的主要乐器之一。在克孜尔石窟23、30窟,库木吐拉石窟24、26窟中都有。汉文载籍中最早记载琵琶的是后汉刘熙《释名》:“批把,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隋书·音乐志》指出:“今曲颈琵琶,竖箜篌之徒,皆出自西域。”《通典》也有类似记载。唯根据考古发掘,远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公元前8世纪前后伊朗高原的文化遗存中已发现了琵琶,尽管其共鸣体很大,已接近圆形;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所见琵琶的共鸣体没有那样大,而是向修长方向发展。这就可知琵琶最早可能产生于西亚及伊朗,然后传入龟兹,经过龟兹人民的改造,后又传入中原。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