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变画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309
作品名称: 经变画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5/001
起始页: 0334.pdf
分类: 艺术
分类号: J218.6
主题词: 壁画-绘画技法

作品简介

经变画,就是把佛经中的故事变成形象化的图画。所以经变画就是佛经故事画。如根据《阿弥陀经》内容绘制的极乐世界情况称为西方净土变;根据《弥勒下生经》内容绘制的极乐世界情况称为弥勒净土变。为什么这些画都称为“净土”,这是因为大乘佛教把佛所居住的地方称为“净土”、“净界”、“净国”、“净刹”等等,用以与世俗凡人所住地方的“秽土”相比。因而这里所说的“净土”,实际就是佛教心目中的“天堂”。 上面已经阐述的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佛传故事等壁画也是根据佛经所说故事描绘而成,却未把它列入经变画,这是因为那些画是专用于表现佛陀过去及现在世中的事迹,而经变画是专指某个佛经中的一段或全部所说的内容,所以把它们区分开来。 大乘的净土学说主要源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三部经典。其他如《药师本愿经》、《妙法莲华经》、《大乘密严经》等也是创立净土学说的重要经典。而净土学说的核心是宣扬“谁肯念佛,谁便可往升天堂”。在这样的“天堂”里,不寒不热,各种衣食称心如意,一切欲望都可满足,不再有人世间的邪恶、痛苦和烦恼,也不存在什么轮回之苦,可以益万岁,享尽荣华富贵的欢乐。尽管小乘佛教也宣扬“天堂”,但在小乘教的“天堂”里,仍不免有生老病死之苦,最后仍不免有轮回,所以诱惑力不强。 龟兹石窟中的经变画主要集中于库木吐拉石窟的晚期壁画中。如第14窟中的《弥勒净土变》,16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等,这时本生故事画和涅槃画已不再出现,内容已明显转入大乘佛教系统。这些壁画,不论在题材、人物和造型装饰各方面都深受唐代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做出的贡献,阐述了龟兹地区的历史。形成于中国历史上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①。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揭示出东西方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纵观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它不仅凝结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而且汲取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就没有高度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华文明。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