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檐虚帽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23
作品名称: 卷檐虚帽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183.pdf
分类: 其他
分类号: K875.2
主题词: 服饰-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此帽常见于中亚地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它的形式与斯基泰人、匈奴人、西域胡人等喜戴的尖顶帽接近或类似。这种帽式流传较广,如汉人面像一类的陶俑、敦煌莫高窟45窟壁画的胡商以及中原地区唐墓出土的胡俑都戴这种帽。阿斯塔那古墓发掘的驮夫俑即戴此帽冠。俑的面相为西域胡人特征,头上戴着白色尖顶毡帽,帽檐外翻(卷檐)显出红色衬里。毡帽两侧染绘红色四角菱纹。卷檐毡帽曾流行中亚。慧超《往五天竺国传》曰:“从大食国以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衣着白㲲衫,裤带及皮裘……”唐代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云:“织成蕃帽虚顶尖,细㲲胡衫双袖小。”传说与书中记载基本相符。粟特商人是丝绸之路频繁往来的民族,粟特人是康国、安国、石国九姓胡人的总称,他们也戴卷檐白毡帽。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