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泥俑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109
作品名称: 百戏泥俑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170.pdf
分类: 器物
分类号: K878.9
主题词: 明器-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杂技、戏耍总称为“百戏”。此俑系唐代彩绘大面舞泥俑,流行于中原地区教坊戏剧的实物资料,说明当时高昌地区(出土于此)曾流行这种戏剧样式,穿着的衣冠服饰为大面舞戏服装的珍贵资料。 泥俑头裹包巾束顶,面部丰颐,大耳方脸,阔口浓髯,鼻隆眉粗,双眼圆瞪,脸型具有西域人特征。穿着窄袖衫,外罩交领短袖裲裆。双肩连衣襟微微翘起,下围腹裙,着裤,套乌皮靴,紧身贴体,线条流畅,双手抬起作戏耍状,与面部表情十分投契。 据唐令钦《教坊记》载:“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 大面,则是面具,是以模具遮盖演员面部进行表演,也谓之“假面”。此大面泥俑未戴面具,则以勾脸化妆替代,面部表情更为生动。《大面》假为兰陵王之面,《踏谣娘》假为醉汉之面等乐舞戏,其中内含戏剧性情节,带有世俗的诙谐意味。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