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勒恰河谷口岩画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040
作品名称: 莫勒恰河谷口岩画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29.pdf
分类: 艺术
分类号: K879.42
主题词: 画像石-美术考古-中国

作品简介

位于昆仑山脚下且末县莫勒恰河出口以南的山腰处,山形蜿蜒曲折,几千幅岩画凿刻在石壁上。据地质工作者考证,山崖的位置处在第四阶地的原始河床上。岩画层面宽阔,以动物图像占多数,羊的形象几乎占一半。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原始初民居住的生态环境,它是古代羌族人的游牧生活区域。且末、若羌一带是古代羌族人的游牧之地。《汉书·西域传》云:“若羌,‘随畜逐水草’,不田作。仰鄯善、且末谷。”这段记述与岩画内容基本相符,也是当时且末羌族人生活的写照。众多的岩画其突出的画面以“征战图”最为气魄宏伟,人物形象逼真,线刻准确,展示了当时游牧民族为了生存而战斗的图像。它负载着一个沉重的、鲜为人知的丰厚文化,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珍贵历史图录。正如《后汉书·西羌传》云:“羌人,强则分种为酋豪,弱则为人附落,更相抄暴,以力为雄..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这是它的内蕴含义,是“征战图”岩画刻凿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力量。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