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戎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036
作品名称: 宁戎寺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9/001
起始页: 0282.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878.6
主题词: 中国-文化遗址-寺庙

作品简介

即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吐鲁番地区现存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石窟寺,建于火焰山腰山上,始建于麴氏高昌时期,入唐后成为西州的主寺,现有编号洞窟83个,其中残存壁画的洞窟40余个,壁画面积约1200平方米。洞窟的形制有二,一种是依崖开凿的石窟,其中有的加筑土坯垒筑的前室,另一种是完全在地面上垒筑的殿堂式建筑。石窟的平面主要有长方形和方形两类,长方形者居多。窟群北区以中心柱式的早期洞窟为主,中区和南区多方形窟和长方形窟,窟顶主要是纵券顶,也有穹隆顶和套斗顶。礼拜窟、禅窟、僧房、罗汉窟俱全。其中供信徒礼佛的礼拜窟数量最多,一般分为三期,早期属麴氏高昌,中期为唐西州,晚期为北庭回,其中第14、15、17、28、29诸窟,普遍认为是唐西州艺术风格的代表。近年来又在窟中坍土中发现了木质斗拱等建筑材料,说明这里除了石窟寺以外,还曾存在着高大的佛寺殿堂、回廊等地面建筑。又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汉文、梵文、波罗蜜文的佛经残片,以及塑像肢体碎块、壁画残片。今存洞窟虽然多经北庭回鹘改绘,唐风犹存。壁画内容以经变画、供养图为主,并有大量的千佛像,虽兼容小乘、密宗,而基本上承袭着河西汉传佛教的传统,以大乘为主。壁画的布局,各窟大都以一个题材为中心,且多绘制在窟内主尊塑像四周的壁面上,并辅以相近题材的壁画,其中天王像大都绘制于四隅,列佛、列菩萨多绘于两侧壁和后壁或通道侧壁,经变画多绘于两侧壁,千佛像多绘于顶部,供养图都是以立佛居中,绘于窟门或说法图侧,佛装主要是双领或偏衫。例如第60窟的田园牧牛图,画面下部和左下部又有二牛相向而立,背景则乃一望无垠的田地。横列的田垠将田园划为一块块小畦,洋溢着一种田园野趣;所追求的意境宛如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第62窟面积不大,长宽仅两米,整个地坪画满富丽堂皇的彩绘。其中一幅地坪,中心画一方水池,四角以中原盛行的田字图案装饰,其边沿图案皆为卷云纹,两侧各绘身着红兜衣的男童,腿、臂皆袒,天真烂漫之态可掬。形象极似后世画中闹海的哪吒,明明是汉童形象。全画皆用暖色调烘托。上、下部各点缀着几只水鸭,画风亦属中原一脉。第9窟所绘供养比丘像,高僧双手托盘肃立,又有二小僧双手合掌,紧随其后,右上方为汉文,左下方为回鹘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僧人衣着纯为汉装,衣褶、袍带,皆毛笔画出,刚柔相济,与龟兹风中的铁笔盘丝大不相同。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丝绸之路北庭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文献学与考古实物相印证的方法,对北庭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山北六国及其考古文化;柔然、突厥与可汗浮图城等14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