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乐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唯一号: 320935020210000010
作品名称: 太平乐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83.pdf
分类: 艺术
分类号: J609.2
主题词: 音乐史-中国

作品简介

唐时的“太平乐”,又名“五方狮子舞”。《旧唐书·音乐志》载:“太平乐,又谓之《五方狮子舞》”,狮子鸷兽,出于西南夷天竺,狮子等国。缀毛为之,人居其中,像其挽仰驯狎之容。二人持绳秉拂,为习弄之状,五狮子名立其方色,百四十人歌《太平乐》舞以足,持绳者服饰作昆仑像。有趣的是,《太平乐》传入日本后,舞与乐发生了分离,在日本,《太平乐》则与《破阵乐》的舞容合并了。因此,日本的《太平乐》就不是唐的那种《太平乐》了。 《狮子舞》,据日本《信西古乐图》载:日本的五方狮子舞归入立部伎,弄者左手牵着狮,绳甚长,右手执柄,而不执拂,弄者长脚幞头、〓裆、短靴,不作昆仑像,绳左右各一女伎、短衣,短袖,飘长裙,举手作舞姿。狮后随三人,服装与弄者不同,口皆如歌。三人后,另有乐队八人,名司乐如图。由此可见,日本的五方狮子比唐的五方狮子舞要简单些,规模小些。另外,“五方狮子舞”与“太平乐”分离后归入伎乐,而《太平乐》则归入雅乐。这是一个最醒目的变化。 《太平乐》的变化情况,据清黄遵宪《日本国志》记载,在日本演出的情况是:“太平乐四人对舞,皆绯衣、佩金鱼袋。俯仰揖让,飒飒乎雅音,乐作时,伶人十数,披裲裆衣,跪坐席外。旁列乐器,先击鼓,鼓停。舞者四人出。笙、簧、管、筌诸乐杂作。一人吹笛,抑扬抗坠,极和而缓,舞止,乐也止。” 日本学者郡司正胜先生介绍得更为详细:“太平乐传到日本后,沿用了秦王破阵乐的模式,舞者装束不同于唐的‘太平乐’而是披甲,背上还背一个形为鱼袋的弓袋,右腰挎葫芦,持大刀、鉾、舞曲的结构完全撇开原来的唐代模式,由日本原曲《韩小子》的序,《武昌乐》的‘破’和《合欢盐》的‘急’构成,这样整个舞就分为三段。因为集中了序、破、急三段结构,所以又把该舞蹈称为《太平乐》舞者四人,执裤而舞。舞毕归入左右四隅的舞座,放下鉾,奏《武昌乐》时起舞,进入破的舞段,始执剑,再执鉾。待奏《合欢盐》曲时,进入急的高潮舞段,这时舞者拔出大刀,和着鼓拍起舞,是一段威武雄壮的战斗舞。结束时,舞蹈进入‘小乱声’舞者跪下,收刀入鞘下场。舞乐再奏《合欢曲》,舞者再执鉾而舞,排成一列,鱼贯下场。”① 从郡司正胜先生的描述中,完全看不到唐代《太平乐》狮子舞的踪影,给人的印象是“破阵乐”的舞容。而据《大日本史》载:“太平乐”一名武昌太平乐,或号巾舞,又项庄鸿门曲,即唐乐,公莫舞也。可见《太平乐》传到日本后被糅合了许多东西进去,完全变容了。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