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骨的特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358
专题名称: 头骨的特征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41/001
起始页: 003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根据“蛙鲵”化石的头骨特征,推测“蛙鲵”可能是一种古鳕鱼类的类鳕骨鳞鱼进化来的。类鳕骨鳞鱼化石与“蛙鲵”化石,均出土于二叠系地层,其岩性都是粉砂质页岩,同时类鳕骨鳞鱼的头骨与“蛙鲵”头骨有近似的结构特征,这种头骨结构的近似性,为探讨“蛙鲵”的起源提供了依据。 1.类鳕骨鳞鱼头骨特征根据化石,类鳕骨鳞鱼上颌骨的前颌骨长、下颌骨短,鼻骨、额骨、顶骨其长度约各占脑颅1/3。鼻孔小,鼻骨窄,鼻后骨与前额骨呈弧线,向前弯曲。顶骨比额骨宽,眼眶骨小,眶后骨及后额骨不清。齿尖而短,口裂大,见图2-2。 2.“蛙鲵 ”的头骨特征根据化石,“蛙鲵”颅骨变高,上、下颌骨一致,口裂大;齿长且呈锥形,前门齿4颗;鼻孔较鱼大,眼眶骨大,额骨变窄,顶骨靠前与眼眶接近,耳骨及后顶骨发育,见图2-3。 通过类鳕骨鳞鱼头骨化石与 “蛙鲵 ”头骨化石的对比,其头骨结构特基近似图15。“蛙鲵”头骨结构特征与更早的坚头类相比,它们虽然均属原始两栖类,但头骨结构仍有较大差别。资料记载原始两栖类是由总鳍鱼进化来的,普遍认为总鳍鱼类与原始两栖类坚头类的头颅只有量的差异,而无质的区别。由总鳍鱼类至两栖类的演化中,头颅逐渐变扁,基枕骨逐渐退化,翼骨逐渐变小,副蝶骨则逐渐增宽,外枕骨增大,前耳骨与上枕骨逐渐消失。所以,如仅从头颅的构造比较,人们几乎无法将总鳍鱼与原始两栖类(坚头类)加以分清。 至于原始两栖类(坚头类)是由哪种总鳍鱼类演化而来?资料记载,现知总鳍鱼类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骨鳞鱼(又称为扇鳍鱼),另一类为腔棘鱼类,后者虽然原来生活在淡水中,但在三叠纪时期迁移至海中,其内鼻孔已经消失。在形态上它们具有上、中、下三叶的尾鳍,下鳃盖骨与内翼骨等部分或完全退化,所以绝不可能为两栖类的祖先。扇鳍鱼类又分为骨鳞鱼、孔鳞鱼与根齿鱼三科,此三科中谁是四足类的真正祖先,学者们的意见尚未一致。有的人持二系起源的看法,认为有尾类与无尾类由孔鳞鱼演化而来,其他两栖类则由骨鳞鱼演化而来。现今多数学者认为,全部两栖类系单系起源,都是由骨鳞鱼演化而来,其中的新翼鱼尤其受到重视。 这里,对“蛙鲵”与坚头类头有很大区别的问题,作以下两点推测:第一,可能原始两栖类的坚头类与“蛙鲵”不是同一类起源;第二,类鳕骨鳞鱼很可能是古鳕的分异种,所以 “蛙鲵”与古鳕的演化有联系。因此,原始两栖类很可能属二系起源。

知识出处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新疆古生态地理群的新发现及其研究》

出版者:新疆科学技术

古生态地理是以古生态学与古地理学为依据,探讨地质史上生物圈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生存、发展、演化等规律的科学。开展古生态地理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和生物的物种起源,给社会发展提供历史的科学论据,为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开辟一条新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