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艺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125
专题名称: 草原艺术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2/001
起始页: 012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岩画、石人、鹿石和动物纹样装饰艺术品被认为是草原艺术的代表。新疆岩画主要分布于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岩画的时代上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下限晚至十二三世纪的蒙古时期,青铜时代是新疆岩画艺术蓬勃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阿尔泰山岩画数量最多,绘制的是古代游牧民狩猎、放牧的场面。内容多为奔跑的骏马、鹿和羊群等动物形象,线条简练、造型生动。位于天山中部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的岩画,表现的是人类的生殖崇拜,在120平方米的画面上,刻画有200多幅人物和动物图像,大者若真人,小的只有10~20厘米高。岩画使用的是雕刻技法,在传统的阴刻线基础上,按照人体的形象进行局部磨刻“减地”工艺,使岩画背景部分与人物形象之间产生一种近似浅浮雕的艺术效果,使画面的主体形象更加突出。石人就是用石头雕刻的人像,在新疆东起巴里坤草原西达阿尔泰山、塔城、博尔塔拉、伊犁河谷的北疆大草原上,到处都可以见到石人的影子。关于石人的族属有塞人、乌揭、铁勒、突厥、图瓦、蒙古等说法。按放置情况,石人可分为墓地石人和随葬石人两种。石人有的用简单的阴刻线刻画,有的按照人体形状进行整雕或局部刻画的半圆雕而成。有的石人手持器皿,有的手握刀、剑等。有人认为手持器皿的石人为萨满形象。新疆的鹿石也是一种石雕。它是将石头做成长条形,然后在上面浅浅地刻出鹿等图案,最后将其竖立在墓前。鹿石上的鹿都有长而弯曲的角、呈弧线伸展的躯体和优雅弯曲的腿,造型朴实而灵巧。鹿石按形状可分为圆柱状、角柱状和板状三类。 关于鹿石的用途,一种意见认为它是欧亚草原民族萨满教信仰里萨满通天的骑乘。新疆发现的动物纹样装饰艺术品主要有饰牌、带扣、铜镜、铜刀、铜剑、金冠、铜项圈等。饰牌既有铜质也有金质,纹样有虎噬羊、虎纹、狮纹、马纹、野猪博马纹、双羊纹、野猪纹等。铜镜、铜刀、铜剑也都以各种动物装饰柄部,这些动物造型的艺术品采用浮雕、圆雕或透雕的方法刻画了各种动物的外形轮廓。新源县巩乃斯草原发现的两件铜质项圈,分别以虎首相对、虎身连体成圈和有翼兽相对而卧、兽体相连成圈。在交河故城沟西台地发现了一件用大块金片做成的金冠,上面模压出老虎的图案作为装饰。新疆发现的动物纹样的艺术品,被认为是斯基泰式的或鄂尔多斯风格的。无论是哪种风格,它们都是2000多年前中亚北部和中国北方流行的有浓郁草原特征的艺术品。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