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新疆的传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111
专题名称: 佛教在新疆的传播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2/001
起始页: 010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佛教是古印度释迦族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公元前565~前486年)创立的,到孔雀王朝阿育王(公元前269~前232年在位)时,被奉为国教,并开始大规模地对外传播。因对佛教戒律和教义看法的不同,佛教分成了大乘、小乘两派。历史上传入新疆地区的佛教,既有大乘佛教,也有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它们都属于北传佛教。佛教是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传入新疆的。佛教通过南路首先传入于阗。根据藏文文献《于阗国授记》,佛教于公元前82年由克什米尔向东越过葱岭进入于阗(今和田)。沿北路传播的佛教最先到了龟兹,有人认为佛教由贵霜经丝绸之路北道传入龟兹国(今库车)的时间早于传入于阗的时间。佛教传入疏勒(今喀什)的时间不确切,但迟至2世纪初,疏勒王室已是佛教信仰者。佛教传入高昌(今吐鲁番)的时间比于阗、龟兹要晚,但不晚于公元3世纪初。4世纪末至5世纪初,东晋高僧法显(约337~422年)西行求法时,新疆南部绿洲之国,除于阗、龟兹、疏勒外,今焉耆、且末、皮山、策勒、莎车、叶城、英吉沙、塔什库尔干和古楼兰国等都已有了佛教。佛教初传新疆时,于阗奉行的是由迦湿弥罗传入的小乘佛教,后来改奉大乘,并成为大乘佛教的主要基地;龟兹最初以小乘为主,大乘、小乘并行,同时也有密宗流传;疏勒最初传入的也是小乘佛教,但也有大乘和密宗流行;高昌最先传入的是小乘佛教,以后便主要奉行大乘;焉耆、古楼兰国以小乘佛教为主,今塔什库尔干和英吉沙等流行小乘。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西域佛教进入了发展的鼎盛阶段,于阗、龟兹、阿耆尼(今焉耆)、疏勒、高昌成为当时西域佛教的几大中心。这几个地方由于佛教的来源及各地民风人情的不同,佛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回鹘在高昌建立王国后,在当地人的影响下,随着生活方式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在宗教信仰方面逐步地接受了佛教,最终成为虔诚的信仰者和推广者。10~11世纪,高昌佛教进入全盛时期。公元982年王延德出使高昌,见到这儿有佛寺50多所,佛教节日里,民众聚集在寺院附近用回鹘语表演佛教内容的戏剧,或通过连环画一类的形式,以生动的语言、手势表现和演唱劝人行善的佛本生故事。除高昌外,龟兹回鹘的佛教也极为发达,如今的石窟中还有大量的属于高昌回鹘时期的回鹘佛教壁画、回鹘文题记。北庭是回鹘的又一个佛教文化中心,元代著名佛教僧徒安藏、阿鲁浑萨理等都出自这里。1269年海都之乱爆发后,高昌回鹘所辖地区成了战场,1275年高昌城陷落,高昌回鹘王室迁入甘肃永昌,高昌回鹘佛教受到了沉重打击。1346年,秃黑鲁帖木儿继察合台汗位后,在高昌、别失八里(即北庭)等地强行推行伊斯兰教。但1414年陈诚途经吐鲁番时,还称这里“居人信佛法,多建僧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时,被称为畏兀儿地区(就是回鹘人居住的地方)的佛教最终让位于伊斯兰教。哈密也是高昌回鹘佛教的一个中心,15世纪中期时,明廷为了管理这里的佛教事务还设立了“僧纲司”都纲,并准许哈密王兴建新的佛寺。哈密畏兀儿全民改奉伊斯兰教当在1505年拜牙即继哈密忠顺王之位而号“速檀”之后。 回鹘佛教深受汉传佛教的影响,以大乘信仰为主,但也有小乘的影响。回鹘佛教带有浓重的藏密色彩,回鹘佛教净土信仰流行,回鹘佛教与摩尼教互有渗透。回鹘人中佛教高僧辈出,他们通晓各民族语言,在宋元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除在上述地区流行外,西辽契丹人尤其是贵族中也有不少佛教徒。契丹人信奉的是中原佛教,他们把佛教重又传回了西域各地。契丹人把佛教带到了所有他们驻扎的地方,在那里建佛寺、塑佛像。

知识出处

新疆通览

《新疆通览》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了更好地向人们介绍新疆、宣传新疆,新疆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疆通览》一书,从生态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演进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层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疆。新疆古称西域,即中国的西部疆域。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起,就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