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罩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40
专题名称: 眼罩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13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在春夏之际,西域风沙较大,特别在遇上沙尘暴的天气里,人们行路都是十分困难,容易患上沙眼疾病。为了保护眼睛,少受风沙的侵害,唐代西域居民发明了用铜、铅等金属材料制作的眼罩。1973年阿斯塔那出土的124号墓出土的一副铜眼罩(图10),就是为西域特殊的气候环境而设计制作的。该眼罩长18厘米,宽5.3厘米,用铜薄片冲压而成,中央靠近眼球的部位钻刺小孔,透过这些小细孔,能够辨别外界环境和事物,又可防止风沙。这件眼罩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眼罩周边也钻刺小孔,原来缝缀着锦边或绢缘,佩带时金属不会直接接触眼部,起到保护作用。阿斯塔那唐墓还出土有铅眼罩,形制与铜眼罩相同。吐鲁番地区在夏季阳光比较强烈,戴上这种眼罩,无疑还有挡住阳光,保护眼睛的作用。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