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服饰的质地棉、麻布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37
专题名称: 新疆古代服饰的质地棉、麻布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121.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棉花是一种热带植物,古时称之为贝吉、白叠、木棉或梧桐木,它织成的布,称为白叠布。 新疆古代居民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开始使用棉布。1998新疆考古工作者且末县扎滚鲁克墓葬中,就发现了两块棉布。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民丰县尼雅东汉墓葬中,发现了部分棉布裤装、棉布手帕和印花棉布。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一件丰收女神棉布(图10),残长88厘米,宽47厘米。棉布下方有一女半身像。女子手持角状物,角内装满了谷物,被称为丰饶角,可能是丰收女神提喀的形象。右上方残损处留有狮子尾和爪图形。右下方可能为龙尾。考古人员还在此墓中发现了几何纹印花棉布(图11),长77厘米,宽46厘米。 棉布在新疆其他墓葬中也有发现: 1983年洛浦县山普拉汉代墓葬中发现了蓝色印花棉布(图12)白色棉布衣袖、白色棉布头带、白色棉布手套和白色棉布覆面等。 1995年尉犁县营盘墓葬中发现了汉晋时期的印花棉布。 1964年,吐鲁番阿斯塔那13号晋墓中出土了一件布俑,身上的裤子是用棉布缝制的。 考古人员在阿斯塔那北朝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和平元年借贷棉和棉布的契约文书,在该件契约里曾提到一次借贷棉布60余匹之多。 1959年在于田县屋于来克遗址的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长21厘米,宽15厘米的“褡连布”;在另一座北朝墓葬中出土了一块长11厘米、宽7厘米的蓝白印花棉布。 1959年在巴楚县托库孜沙来遗址中发现了唐代蓝白印花棉布残片。 乌鲁木齐元代墓葬中出土了许多棉布服饰。 棉布与毛布和丝织品相比,有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穿着舒适,耐穿等诸多优势。 麻织物也是古代西域居民的衣料之一,距今3800年前的楼兰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和小河墓地中出土的草篓子等编织物,就使用了大麻纤维(图13)。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一双用麻线编织的鞋子。 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发现了很多写有汉字的麻布,如191号墓出土的麻布上有“湖州安吉县清镜里施恩景布”字样。这块麻布可能是由中原输入的。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