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代服饰组成部分禅衣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1022
专题名称: 新疆古代服饰组成部分禅衣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31/001
起始页: 0080.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平时燕居家里的生活装称之为禅衣,其形制与袍略同,只是不用衬里。《说文解子》曰:“禅衣不重。”东汉时人们将禅衣称为单衣。《后汉书·马援》说“公孙述更为马援制都布单衣”,即是指禅衣没有里衬。因为禅衣质地很薄,节省原料,所以颇受不同阶层的人们喜爱,故汉代穿禅衣十分普遍。1972年长沙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禅衣(图2)用薄如蝉翼的素纱制成,身长126厘米,袖长190厘米,重只有,49克,款式为汉初官府常用的右衽直裾式,由上衣下裳缝接而成,由此可知禅衣由深衣发展而来。1995年考古工作者在尼雅1号墓地8号墓发掘出土的一件黄绢缝制的禅衣(图3),长130厘米,通袖长200厘米,领部、袖缘及下摆开衩处,均镶天青色绢,没有衬里。这是一件具有西域特色的禅衣[2],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右衽直裾式衣服有很大的不同,采用西域居民特有的套头式,下摆两侧开衩,立领,领部两端各缀两条天青色系带,这是应古代和田地区风沙较大这样一种特殊的气候环境的要求而设计的。

知识出处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新疆古代服饰艺术》

出版者: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新疆古代服饰文化,包括新疆古代服饰文化概览、冠冕堂皇新疆古代的帽子、新疆古代居民的发式等内容。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衣冠王国”而著称于世。地处丝绸之路要冲的西域地区,服饰文化发展也源远流长,特别是先秦时期的毛织服饰和汉唐时期的丝绸服装,在中外服饰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