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入灭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634
专题名称: 涅槃入灭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20/001
起始页: 0359.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凡后室后壁凿出涅槃台的中心窟,采取画塑的形式,涅槃像多为塑像,均已无存,仅留残迹。佛涅槃图中,均作“北首右胁卧,枕手累双足”的横卧入涅相。克孜尔石窟的涅槃构图,繁简不一。最简的第7窟,仅卧一佛,双足下跪一比丘。一般的构图,多在卧佛右上方画诸天、菩萨、弟子多身;较复杂的画面中,又加入须跋陀罗身主入灭初出金臂为阿难现入胎,迦叶后至佛观双足、摩孜孜不倦夫人自忉利天下降视佛涅槃等,表现佛三从金棺出的内容。第179窟后甬道后壁的涅槃图中,佛头左上方站立阿难,佛双足下为迦叶,佛床下为须跋陀罗先佛入灭。这些构图,与佛经记载所想象中的涅槃十分相似。释迦牟尼逝世之事,按历史传说,在他长达40多年的传教生活中,足迹遍及古印度北部。公元前486年在他80岁由王舍城向拘尸那揭罗出发,准备继续传教时,终于因中途染病,死于跋提河畔的娑罗双树间;遗骨火化,并由佛徒分别将骨灰拿到各地建塔供奉。佛教传说,佛陀教化众生,化缘已尽,于跋提河边双树间,头北面西,右胁而卧,入无余涅槃。佛涅槃时,四海震动。众行无不哀痛。

知识出处

龟兹文化

《龟兹文化》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华发号主编的龟兹文化的内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以通俗、可读性强的语言,对龟兹文化的形成、发展、作用和历史价值等作出较为系统的分类和记述,随着龟兹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成果的运用,打造龟兹文化品牌工程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从而推动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发展,内容包含了地理,经济,政治,都护辖治,宗教,文化艺术,石窟艺术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