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荒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343
专题名称: 唤醒荒原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9/001
起始页: 017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1985年春,万古荒原上,一辆蓝色丰田车碾破滚滚土浪,逶迤而行。车上坐着一行人,望着车窗外频频闪过的荒原风尘,个个神色严峻,默然无语,有人暗生疑窦:“这样的地方能种活树?” 怀疑不是没有道理,过去,曾在卡坡三岔路口植树数次,未活。群众对此怨言道:“年年造林不见林,春植冬烧,劳命伤财。”为什么不能成活?原因一:土壤盐碱最高含量为5.85%,平均2.87%,自然条件恶劣,盐碱严重。 原因二:无水,这是最为棘手的问题,水——万物之本,没有它,就什么都谈不上。 地区水利处、河管处、水电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在3月16日会议后,联合勘测设计引水渠线路时曾发现坎儿井。据温宿县《乡土志》载:清末,温宿王想在这里建造夏宫,广植花木。为此,他聘请吐鲁番工匠前来开凿坎儿井,引地下水,垦田造林,结果却因耗资甚巨,无法负担而作罢,遗留下这伤残的坎儿井独自悲哀。 民国时,国民党政府当局也曾有过类似的举动,但由于同样的原因,植的树被晒成了干柴.. 水啊!要命的水! 1986年4月,一支由地区水利处、河管处组成先遣部队向荒原打响了第一炮。10日,一条全长14.4千米,有45座桥函、2架渡槽、15个水闸、240座跌水,共计302座建筑物,穿越数条深达10余米的洪沟,征服100余公尺落差的混凝土防渗渠道全线竣工,奇迹般地出现在万古荒原之上,淙淙清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东城区。 水的问题解决之后,地委决定在引水渠两侧建造宽200米,总面积为1万亩的大型宽幅基干林带!它的建成将会使阿克苏市受益无穷。 1986年11月5日,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在温宿县革命大渠龙口,颉富平看了引水渠之后,代表地委宣布成立“柯柯牙绿化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由地委副书记康克俭担任。 “副指挥要干事,将由我来点。”康克俭点出6员大将。 于是,指挥由下列成员组成:地委副秘书长何俊英任常务副指挥,其他成员,地区河管处长黎仲康、林业处长毕可显、城建副处长张金山、行署办公室副主任丁士超、水利处长马光义。毋庸置疑,这是一支强劲有力的班子。如果说:颉富平慧眼识英才,让康克俭出任总指挥,显示出地委书记的胆识和魄力,那么,以上成员的组合,则是康克俭善于用人的体现。 但是,柯柯牙工程仍然面临着与温宿王同样的古老命题:荒原能否种活树?“只要有水,就能活!”说出这番语惊四座、令人为之惊叹的人便是原实验林场场长,现林业处处长毕可显。 毕处长用平稳的口气说:“当年温宿王有造林的举动,是因为他了解到:每年春、秋两季,从雪山上奔腾而下的洪水卷裹来的树苗在洪沟里活了,证明了这里能种活树。此外,现离这里并不远的红旗坡农场营造的林带也为这一点作了明证。” “我们面临的是重盐碱土壤,再加浮土深,下层板结,无法压碱,因此,植树造林并不乐观!”有人说道。“有办法,开沟!把盐碱压到沟两边,沟底盐碱自然会降低。”毕可显胸有成竹地回答。 开沟植树,闻所未闻。这是一个大胆新奇的设想。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树种?” “因地制宜,胡杨、沙枣、银白杨”。 要在万古荒原上进行大规模工程化造林,显然并非易事。人们仍然疑虑重重..。柯柯牙引水渠完工之后,河管处立即投入平地战斗。指挥部要求河管处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7千米长,2000亩地的平地任务。 河管处的面临的困难是:工期紧,地形复杂,土方量大,机械不足,河管处难以独立承担。于是他们向地委建议,工程由水利系统合搞。 颉富平对此答复:“任务光荣,完不成不行。” 黎仲康沉思良久,然后坚定地说:“干!” 机械不足,登广告,公开招募,地形复杂,因地制宜再想办法..一个月后,河管处准时将平整好的2000亩地交给指挥部。康克俭对老黎说:“你为柯柯牙绿化工程立了头功,人民感谢你!”土地平整之后,道路问题便显得日益紧迫,运送树苗,林带养护等工作都离不开道路。这时,康克俭又想起一个人来! “通知交通处处长王殿武!” 柯柯牙绿化工程现场,王殿武皱着眉头,来回踱步,心里想:指挥部要求在年底之前修好道路,而现在已是11月中旬,时间紧,工程量大,又缺少必需的资金..“困难太多,恐怕..” “没有困难,我要你干什么?要干,而且要干好!”康克俭说。 “路不好修,没钱,无法干!”王殿武说。 “要有钱,还找你?!”康克俭当场宣布:“王殿武是副指挥,负责修这条路!”康克俭深知这位“老交通”的神力,不然他是不会点这员大将的。 果然,王殿武不负众望,他想出了让城区所有单位的车辆在规定时间内无偿拉运沙石料,推土、刮路同时进行的点子。半月之后,一条宽8米,长达8千米的石子公路出现在人们面前。 其速度之快,质量之好,令人为之咋舌。与修路同时,数万劳动大军开赴工地,开沟打埂。 指挥这场大战的是常务副指挥何俊英。一提起他,人们便会想到水泊梁山上的那位足智多谋、精明强干的军师吴用。 城区428个单位参加劳动,前后共计8万人次,要把这样庞大的劳动大军安排在7千米长、200米宽的工地上,的确不是容易的事。他跑前跑后,直至喊哑了嗓子。工地上每天都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与难题,但这些难题一到他手中便迎刃而解。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何点子”。柯柯牙绿化第一期第三阶段工程结束后,他仍然奔波忙碌于工地上,筹划下一步的工作,粗心的人也会发现他瘦得几乎走了人形。人们不禁发出赞叹:“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经过冬春的引水压碱,毕可显在58个剖面上取样化验,结果正如他预料的那样:盐碱含量从原来的5.85%降至0.82%! 总指挥康克俭为之庆贺,对毕可显说:“你太神了,盐碱被压下这样多!” 神奇的事还在后面,柯柯牙绿化工程植358800株各类树木的成活率竟达85%以上,其中:胡杨、沙枣的成活率100%。 1987年秋,万古荒原一派生机,4000亩树苗叶繁枝盛,枣树当年便结了枣。自治区林科院专家看了之后,竟然不信这是当年植的树! 是的,这是奇迹。

知识出处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柯柯牙绿化工程志》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绿化工程概况。包括自然环境、机构、宣传组织、开荒整地、水利建设、道路建设、植树造林等几方面。它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生态和经济的巨大效益,更留下了激励我们发扬柯柯牙精神,加速建设阿克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巨大精神财富。《柯柯牙绿化工程志》以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记下了柯柯牙绿化工程建设的艰辛、开拓者的伟绩和启迪后人的成功经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