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翻髻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126
专题名称: 半翻髻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16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吐鲁番哈拉和卓古墓出土的绢画中有一位少妇,面部丰腴白润,轻施妆靥,姣美艳丽,她头梳半翻髻,先将青丝黑发往上拢结于头顶,再反绾成髻。《妆台记》载:“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贞元中梳归真髻,贴五色花子。”绢画少妇梳半翻髻,帖花子(花靥妆)与记载相符合。 总之,发型变化多样,不仅增添了仕女仪容的俏丽、俊美,又能显现出女性的年龄与身份。从古至今,中国妇女的发式千变万化,繁富多彩,唯有高发髻为千百年来最基本的发型,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所见妇女梳挽的高髻具有渐向高大发展的趋势,到了隋唐,更是高发髻盛行时期,崇尚高发髻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与崇美心态。仅从发式的造型变化,即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一面。因此,研究发髻的审美特征与变化,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 高发髻受到妇女们的青睐,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装饰性。它能将仕女、贵妇们喜爱的金银、珠宝、翠玉等饰物分插于发髻间,显出东方妇女的优美与高雅。发髻上的饰物名目繁多,略写一二。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