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冠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94
专题名称: 帽冠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74.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戴帽习俗与自然环境有关,原料多以毛毡为主,说明当地畜牧业发达,就地取材编制帽冠。它形式多样,有尖顶形、圆顶形毡帽,毛毡不仅防潮,且抵御寒气,适应狩猎、放牧需要。还有一种挡风用的褐帽,形状各异,有覆斗形、椭圆形与直筒形,以手工缝制。帽冠形态的多样化体现了当地人的灵巧性。所谓“褐”,是一种自纺的粗制原始毛布,它结实耐用,可制帽,也以毛褐缝制衣裤。李白曾赋诗:“短褐风霜入。”《国语·因话录》曰:“吾视毳褐,愈于今之朱紫远矣。”“毳褐”在此泛指一般服饰用料。“朱紫”指官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