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冠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90
专题名称: 帽冠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6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帽冠是首服,也是实用性很强的头饰物,几乎与人类同有。古代原始初民常在头部裹上一块兽皮,用来抵御严寒风霜。原始人类既能顺应自然,也敢于同大自然搏斗。哈密五堡古墓出土的古尸头戴尖顶毡帽,给予现代人深刻的启示:毡帽的出现,反映古代游牧人在封闭、严酷的大自然里与暴风雪、冰雹、野兽的一种斗争方式。毡帽的形状很多,有尖顶、圆形、簸箕形等,色泽有纯白、浅驼、褐黑等色,体现出游牧人在宇宙空间的生存、创造价值。制毡需要一定的技能,从选毛、擀毡到制成一顶毡帽,要经过好几道程序。毡不仅能隔潮、保暖,还具有轻软、厚实的特点,足以抵御大自然的种种侵袭。是边塞大地原始初民适应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伟大创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帽冠除具有实用性,还兼有装饰性。以羽毛作头饰的习俗,是西域原始初民的帽冠特征。它反映在一幅举世罕见的,体现原始社会晚期生殖崇拜的巨型岩画上,即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该画在长约十多米的岩面上,凿刻了300多个人体图形,其中有些形象的头部即刻有明显的“羽毛饰”。 无独有偶,在罗布泊铁板河古墓出土的女尸头上也戴着毡帽,毡帽顶端插着两根雁翎。羽毛饰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美的内涵,极富装饰性。从头顶兽牺皮到戴上毡帽,进而发展到用羽毛做装饰,是帽冠发展中的一种进化。好像用羽毛装扮成动物的模样,却又有别于动物。“羽毛冠”最初是出于实用的目的,也是一种获得劳动成果的炫耀。羽毛亮丽耀眼,富有轻微张力,形态变化多端,是原始人对自然界的体验。羽毛是游牧人喜爱的头饰,它和非洲人以戴羽毛冠为英雄的标志同出一种心态,为当时人类的生活焕发出多彩的光辉。 羽毛束冠遗风延续到现在。现今的哈萨克族少女喜欢佩戴自己手工绣饰的圆顶帽冠,镶上串珠,绣上花卉图案,帽顶部插羽毛作为吉祥物,将其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审美情趣集于一身。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