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89
专题名称: 发型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12/001
起始页: 0063.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发型是人体的重要外观,古代初民是很注重的,特征多为蓄发而不剪。新疆考古队曾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的古楼兰遗址,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代罗布泊人古尸,这具女性古尸的头发为褐黄色,披散至双肩。哈密五堡乡古墓发现的女尸,约有3000年的历史,留有长到腰际的发辫。昭苏小洪那海古代石人像高1.91厘米,戴冠辫发,发辫多到9根,长垂于腰下。 古代匈奴、羌、乌孙、塞人等曾在西域辽阔的大地上游牧、生活,古人留下的文化遗存将会不断被发现。《后汉书·西羌传》曰:“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由此看来,最早的原始初民不论男女都披发,辫发是披发的一种演变,束辫既好看又方便。 辫发习俗一直延续至今,闻名遐迩的新疆歌舞中,舞蹈者及演唱者几乎都是辫发。那又黑又亮又长的发辫,甩动旋转,优美飘逸,令人神往。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丝绸之路上的西域服饰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正由于它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特性,且展现出浓郁的民族衣饰风格,才使它独树一帜,别具风采。一部西域服饰文化的著成,应涵盖从古代到近代各族人民巨大的创造性。每一处墓葬出土的衣冠服饰珍品,每一幅壁画人物衣饰的穿着,以及雕刻衣装的草原石人、岩画、木雕、泥俑、塑像等人物的衣冠服饰造型,都足以说明西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记载着它的兴衰,凝聚着先民的精魂。诚然,我们难以认定衣饰形式的确切年代,但却可以据此追溯到它的童稚时期,那经历了从人类混沌意识中的原始阶段,逐渐过渡到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