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伎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32
专题名称:
伎乐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273.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是出自中国南方吴地(江苏一带)的歌舞,它糅进了汉魏时从西域传来的外来乐舞成分。许多学者认为它是由朝鲜半岛百济国音乐家味摩之归化日本时带去的乐舞。当时的朝鲜半岛与中国陆地相连,交通方便,使朝鲜半岛的先民能够很早就接触到中国文化。在中国南北朝时期,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曾派遣使者和学者在中国学习文化。因此,它接受中国先进文化的程度已遥遥领先于日本。当昧摩之将中国的伎乐带到日本后,立即吸引了日本上层社会,日本政府对他也厚礼相待,让他在宫廷教习乐舞。董锡玖教授在其《重温中日乐舞艺术交流史》中这样写道:“味摩之传习的伎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西域、凉州、长安流行的乐舞,如师子治道、金刚、力士、婆罗门、昆仑、迦楼罗、醉胡年等;第二类:江南所流行的乐舞,吴公、吴女、大孤女、大孤儿等。可以看出以上的乐舞大多是中国南北朝时代流行的乐舞。”①味摩之在中日乐舞艺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位,他是第一个把中国乐舞介绍给日本的百济乐舞文化人。 在远古历史上,百济曾联盟日本抵抗高句丽,政治的联盟使百济与日本之间的艺术交流、人员往来比较频繁。据史籍记载,日本使臣曾两次赴百济,并从百济带回“伎乐调度”和“一躯佛像”。所谓“伎乐调度”就是指伎乐演出所需的道具,如面具、笛子、鼓、乐器等。由于伎乐同佛像一同从百济传来,一直被日本先民认为这是佛教乐舞,并带有一定的咒术内涵,它还具有中国南方吴地的风格。伎乐传入日本后,立即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日本音乐史学家伊亭孝这样说:圣德太子向天皇奏请:“为供养成三宝,必须要用蕃乐,并将演习蕃乐作为家业,免去课税。蕃乐在当时指的就是伎乐和三韩乐。伎乐源出于西藏,它是经由缅甸等国传入南中国的假面舞。”②这一段话说明了伎乐源自于中国南部的假面舞。而它最早经由缅甸、西藏均属佛教文化圈传至中国南部的,是一种佛教乐舞文化,日本也把伎乐当作供养三宝的佛教乐舞,放置在佛教寺院中。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