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普利舞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唯一号: 320934020210000004
专题名称: 曼尼普利舞
文件路径: 3209/01/object/PDF/3209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00.pdf
专题类型: 艺术

专题描述

曼尼普利舞产生于东北印度,是古印度著名的宗教舞蹈。此舞蹈由民间舞蹈发展而来,传说是湿婆神和雪山女神创造的舞蹈,被视为乡村祭奠时跳的仪式舞蹈。它包括几种舞蹈:如班格·贾兰恩舞(快步舞)、格拉达尔·贾兰恩舞(击掌舞)、表现克里希纳(黑天神)小时候生活的拉卡尔舞(伙伴舞)、泼水节时跳的塔巴尔·金格比舞(月光舞)等。 传统曼尼普利舞蹈起源于公元2世纪考瓦伊·坦帕克国统治时期,形成于公元15世纪毗湿奴在曼尼普利地的出现,固定于18世纪商羯罗国王统治时期。曼尼普利舞蹈包括两种风格:拉斯和善肯尔风格。舞蹈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既有高雅优美的舞蹈,也有敲打铙钹的男子颂神舞蹈,并穿插一些翻跟头等杂技动作。曼尼普利舞紧紧围绕圆圈运动而展开,少有直线型运动,舞者身体始终保持垂直、间或保持“S”形,舞态松弛而有控制,舞蹈没有急剧的动作变化,比较安稳流畅,颈部头部、躯干的“S”形曲线构成了舞蹈独有的特色。拉塞舞、善肯尔舞强调螺旋状弯曲动作,不做夸张面部表情,膝部微屈和足尖跳跃构成的躯体上下的动作和髋部动作构成舞蹈特色。 曼尼普利舞的表演有四种形式:第一种毗湿奴时期的乐舞形式,即仪式舞蹈;第二种各种节日期间的乐舞;第三种传统舞蹈;第四种模仿性质的叙事舞蹈。此外,有“拉斯里拉舞”、“蓬格周兰舞”、“卡尔塔周兰舞”、“克里塔里舞”、“籁·哈劳巴”等舞蹈种类。“拉斯里拉舞”是表现克里希那神与妻子拉达的爱情和挤奶少女友情的内容,突出表现印度教虔诚派将身体之爱当作精神追求的观点。舞蹈多在那曼达普庙前表演,舞蹈由独舞、双人舞组成。程式化舞蹈表演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蓬格周兰舞”是具有曼尼普利地方特色的舞蹈。“蓬格”是曼尼普利地方的一种鼓,舞者在舞蹈中边敲击着这种鼓边舞蹈,舞蹈还有一些杂技技巧。“卡尔塔周兰舞”是男子表演的勇士舞,舞蹈多以模拟鹤、孔雀、天鹅等动物的形态、动态、神态和声音为主。“克里塔里舞”以击掌声的舞蹈节奏为显著特征,舞蹈在供奉森林之神乌玛的神殿前举行。“籁·哈劳巴”意为保佑神灵的创造,因此舞蹈多由称作迈巴和迈贝的男女祭司跳。男人装扮成曼尼普利地方的武士,女子多装扮成公主,舞蹈表现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的传说,为舞蹈伴奏的乐器多为鼓、笛子、锣和小铃铛。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美索不达米亚乐舞艺术研究、古埃及乐舞艺术研究、古希腊乐舞艺术研究、古罗马乐舞艺术研究、波斯乐舞艺术研究、古印度乐舞艺术研究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