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华夷译语》的版本与分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46
颗粒名称: 二、《华夷译语》的版本与分类
分类号: K928.6
页数: 6
页码: 393-398
摘要: 会同馆、四译馆或会同四译馆究竟采用何种教材来教授外语的呢?不少学者都认为《华夷译语》是明清两代的四夷馆、会同馆和会同四译馆等所编纂的一大批汉语和其他非汉族语言对译词汇与公文的总称。①国外一些学者一般依时代先后对《华夷译语》加以分类,有甲、乙、丙三种或甲、乙、丙、丁四种分类,②本文采用四种分类法:。③等奉敕编写的《华夷译语》称为“甲种本”,又称洪武《华夷译语》,洪武二十二年刊行。六为云南省境内17个地区形成的译语13种13册。七为广西境内译语3种3册,分别列11至16门,收杂字71至170个不等。
关键词: 华夷译语 版本 分类

内容

会同馆、四译馆或会同四译馆究竟采用何种教材来教授外语的呢?不少学者都认为《华夷译语》是明清两代的四夷馆、会同馆和会同四译馆等所编纂的一大批汉语和其他非汉族语言对译词汇(称“杂字”)与公文(称“来文”)的总称。①国外一些学者一般依时代先后对《华夷译语》加以分类,有甲、乙、丙三种或甲、乙、丙、丁四种分类,②本文采用四种分类法:
  1.甲种《华夷译语》(又称为洪武《华夷译语》):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下诏名翰林侍讲火源洁。③等奉敕编写的《华夷译语》称为“甲种本”,又称洪武《华夷译语》,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刊行。前有刘三吾序,“华夷译语凡例”,分类为天文、地理、时令、花木、鸟兽、宫室、器用、衣服、饮食、珍宝、人物、人事、声色、数日、身体、方隅、通用十七门。后有《诏阿札失里》、《敕僧亦邻真臧卜》、《诰文》、《敕礼部行移应昌卫》、《敕礼部行移安答纳哈出》、《撒蛮答失里等书》、《纳门驸马书》、《脱儿豁察儿书》、《失列门书》、《捏怯来书》、《曩加思千户状》等。明朝郑晓在《今言》一书中指出:“洪武十五年,命翰林侍讲火源洁等类编《华夷译语》。上以前元素无文字,发号施令,但借高昌书,制蒙古字行天下。乃命源洁与编修马懿赤黑等以华言译其语,凡天文、地理、人事、物类、服食、器用,靡不具载。复取《元秘史》参考,纽切其字,谐其声音。既成,诏刊布。自是使臣往来朔漠,皆能得其精。”①该书实际上是一部汉字拼切蒙文读音,同时译成汉文,分类排列的蒙汉词典。商务印书馆版《华夷译语》、上海书店版《丛书集成续编》收录的刻本和齐鲁书社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的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清钞本均为甲种本,但三者存词汇内容和排列先后略有差别。
  2.乙种《华夷译语》(又称永乐《华夷译语》):永乐五年(1407年)设四夷馆后,各馆教习番语开始大规模编修的《华夷译语》称为“乙种本各馆“译语”一般都分成杂字、来文两部分。有本民族的文字,不同抄本很多,有个别刻本行世。如北京国家图书馆所藏《高昌馆杂字》既有抄本,也有刻本,又名《高昌馆译语》、《高昌馆译书》。它是明代高昌馆编纂的汉文、回鹘文对照分类词汇表,成书于永乐年间(约1403~1424年)。所收词语分为17门类,共1000多条,均从高昌、哈密等地朝贡表文中摘出。抄写格式为半页4个单词,分上下两排,每个回鹘文单词及其汉义和标音从右至左分三行竖写。用回鹘文楷书体书写,共使用18个字母,表示28个音,反映出明代吐鲁番、,”哈密一带维吾尔的特点。①由于部分散失,因此永乐年间的《华夷译语》究竟有多少种,目前尚难定论。
  3.
  丙种《华夷译语》(又称会同馆《华夷译语》):一般认为丙种本为明代会同馆所编,学术界大多认为编者为明末茅瑞征。②所辑的《华夷译语》只写出汉义和汉字注音,没有番文原文。计有朝鲜、琉球、日本、安南、占城、暹罗、鞑靼、畏兀儿、西番、回回、满剌加、女贞、白夷等十三馆译语。此种文本只有抄本没有刻本,国外学术界长期以来认为丙种本均已经在解放前流到国外,国内已经没有藏本。但冯蒸经过调查,认为国内仍有丙种本的收藏,所发现的最早的丙种本《华夷译语》的《河西译语》成书于1370年,可见并非茅瑞征所纂辑。③丙种本火源洁译、茅伯符辑《华夷译语》有台北珪庭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该书收录朝鲜、琉球、日本、安南、占城、暹罗、鞑靼、畏兀儿、西番、回回、满剌加、女真、百夷13种语言。
  4.
  丁种《华夷译语》(又称会同四译馆《华夷译语》):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会同四译馆设立后编撰。共有42种71册,均是杂字,没有来文,除《琉球语》一种外,均有民族文字。④清高宗《实录》中记载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曾上谕礼部:“朕阅四译馆所存外裔番字诸书,虽分类译名物,朕所识者,西番一种,已不无讹误”因此他要求傅恒、陈大受、那延泰等人,在原来《华夷译语》的基础上“广为搜辑,加之核正,悉准重考西番书例,分门别类,汇为全书。所有西天及
  ①该书版本很多,除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的明抄本《华夷译语·高昌馆杂字》外,还有清抄本《高昌馆杂字》和清刻本《高昌馆译书》,其中收词最多的有942个词语。胡振华、黄润华整理的《高昌馆杂字》,民族出版社1984年;参见张公瑾主编《民族古文献概览》,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379~380页。
  ②茅瑞征(1597~1636年),字伯符,系茅坤之重孙,号苕上愚公,又号澹泊居士。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书室日“浣花馆,著有《虞书笺》、《禹贡汇疏》、《象胥录》、《澹泊斋集》等书。参见《明人小传·四》、《明诗综·五十九》、《静志居诗话·十六》,参见冯蒸《(河西译语)初探》,载黄盛璋主编《亚洲文明》第一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③冯蒸《〈河西译语〉初探》,载黄盛璋主编《亚洲文明》第一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④冯蒸《〈河西译语〉初探》,载黄盛璋主编《亚洲文明》第一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年;参见闻宥《国外对于〈华夷译语〉的收藏和研究》,载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卷七。
  西洋各书,于咸安宫就近查办。其暹罗、白夷、缅甸、八百、回回、高昌等书,著交该国附近省份之督抚,令其采集补正。此外,如海外诸夷并苗疆等处,有各成书体者,一并访录,亦照西番体例,将字音与字义,用汉文注于本字之下,缮写进呈,交馆勘校,以昭同文盛治。”杨玉良认为现在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的42种71册本《华夷译语》与乾隆十五年上谕和十五年策楞摺奏的内容基本相符,说明此书正是乾隆十五年前后由傅恒、陈大受等人奉敕采集、编校和缮写的。墨6框栏,框高21.5厘米、宽15.5厘米、四周双边、无行格、白口、无鱼尾。汉字均用墨笔楷书,番、夷字中,间有行书和楷书。每半页四组单词,横写,仅西天一种竖写。各种译语都首列本文,再以汉字注音、义于本文之下。书写整齐流畅,番、夷字形特点鲜明,易于辨认,体势生动。其中法文一种,还能辨认出竹笔书写的特征。故宫藏版的《华夷译语》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英、法、拉丁、意、葡、德及西天等译语7种28册。除西天以《西天真实名经》单辟一种外,其余六种都依照西番书例,列天文、地理等二十门,分类编次。收字730个至2094个不等。各种译语封面签题和册数分别为:“〓咭唎国译语”(英语),2册730字;“弗安喇西雅语”(法语),5册2074字;“拉氐诺语”(拉丁语),5册2094字;“伊达礼雅语”(意语),5册2094字;“播哹都噶礼雅语”(葡语),5册2094字;“额哷马尼雅语”(德语)5册2071字;“西天真实名经”1册267字。二是缅甸、暹罗、苏禄、琉球译语4种8册,其中“琉球土语”列11门1册282字;“苏禄译语”列19门1册403字,末附贡物三种名称;“暹罗译语”20门2册953字;“缅甸译语”20门4册1232字。三是西番译语1种5册,分20门2123字,是各种译语中收字最多的一种。四是川番译语9种9册,主要是四川境内所辖西番字语。各种译语都依照西番书例,列二十门编次,辑杂字726至751不等。五是东川府属倮倮译语5种5册,16至20门,288至740字不等。六为云南省境内17个地区形成的译语13种13册。七为广西境内译语3种3册,分别列11至16门,收杂字71至170个不等。乾隆时期形成的这一《华夷译语》共收录了11种外国译语,还辑录了西藏、四川、云南、广西四省所居住的少数民族语言31种,就语种来说,在传世的各种《华夷译语》中居首位。①
  《华夷译语》所包涵的内容很广,属于四夷馆的,最初有鞑靼(蒙古)语、女真语、西番(藏)语、西天(印度)语、回回语、百夷(傣语)、高昌(回鹘)语、缅甸语,后来又增加了八百语、暹罗语,以及川滇桂一带各土司,如倮倮(彝)、壮等少数民族的语言。属于会同馆的,还有朝鲜语、日本语、琉球语、安南语、占城语、满喇加语等,后来又增加了真腊语、爪哇语等。若按地区划分,属于亚洲西南及南方民族语文有缅甸译语、暹罗译语、八百译语、猛卯译语、湾甸译语;属于亚洲西部及中部民族语文的有回回译语、高昌译语、蒙古译语、汉回(土耳其)译语;属于亚洲东部民族语文者有女真译语、朝鲜译语、日本译语等。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译馆和会同馆合并,称为会同四译馆,又增设了西洋馆,有弗安喇西雅语(法语)、额哷马尼雅语(德语)、伊达礼雅语(意语)、拉氐诺语(拉丁语)、播哷都噶礼雅语(葡语)五种。这些译语一般都是写本,流传不广,在国内未受到学者的充分重视。②
  明、清两代总称为《华夷译语》的各种抄本、刻本数量很大,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尚无法将所有抄本和刻本包罗无遗。上述四种本子之外的其他写本还不断有所发现,流传于国外的抄本数量也很多,因此如今仍不能提供一份《华夷译语》的完整目录。国内刊印的早期有《涵芬楼秘笈》本,其中第四集(八册)收录《华夷译语》二册:目前收录较多的为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所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其中收录的明钞本有《华夷译语》一卷、《续增华夷译语》一卷、《增定华夷译语残》二卷;所收《华夷译语》包含有《高昌馆课》(明钞本)、《高昌馆译书》一卷(清初刊本)、《高昌馆杂字》一卷(清初同文堂钞本)、《回回馆杂字》一卷(清初同文堂钞本)、《回回馆译语》一卷(清初刊本)、《译语》一卷(袁氏贞节堂钞本)、《百译馆译语》一卷(清初同文堂钞本)、《西天馆译语》一卷(清初刊本)、《西番译语》一卷(清初刊本)、《暹罗馆译语》一卷(清钞本)、《八馆馆考》一卷(清初同文堂钞本)等。
  当时此类《华夷译语》的词汇书尚不懂得按词汇拼写的字母顺序来排列语汇,而采用中国传统的词义分类编排法,将汉语与周边地区和域外的词汇分成各种门类,每类中一般都列出分类词语,外语发音,汉文发音。如《鞑靼译语》分成天文、人物、地理、时令、花木、鸟兽、宫室、器用、衣服、饮食、珍宝、人事、声色、数目、身体、方隅、通用,类似今天的分类字典。各种译语在分类上也会略有差别,如《日本馆译语》有“文史”;《朝鲜馆译语》有“干支”、“卦名”;《西番译语》有“彩色”、“香药”;《畏兀儿馆译语》有“朝仪”;《河西译语》有“珍宝”等若干门类。如以《朝鲜馆译语》的“地理门”为例,共收词64个:江——把剌——刚;路——吉二——落;桥——得屡——角;果园——刮世把——刮完;村里——吞阿奈——角歪。①大部分的《华夷译语》所收语汇多数是词,但也有收录一些短句,如《河西译语》的“人事门”中出现了一些语句:如“敬顺天道”、“尊待朝廷”、“明日入朝早起”、“好生摆着”、“跪”、“起来”、“这边来”、“那边去”、“领敕”、“明日领赏”、“谢恩”等,并有汉字的注音;“这边来”:印圆必牙;“那边去”:翁送答纳;“敬天顺道”:倘格因吉达麻的;“明日领赏”:法他迭米秃;“明
  日入朝早起”:法他哈那母喇替。这些语句显然是礼部官员对前来“朝贡”的外族使节发出的指令。②《回回馆译语》和《回回馆杂字》两份文献中还包括大量的阿拉伯语借词和少量突厥、蒙古和汉语的借词。③这些杂字和译语颇类似今天的分类双语词典,同时它不仅起着翻译词典的作用,这些译语在当时的民族语言和外语的教学中,也有着某种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邹振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