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39
颗粒名称: 参考书目
页数: 5
页码: 353-357

内容

(1)《东北古史资料丛编》(1~4),辽沈书社1989年。
  (2)《高句丽渤海研究集成》6册,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
  (3)《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辽、吉、黑、内蒙)20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
  (4)《中国考古集成·华北卷Ⅰ》(京、津、晋、冀)20册,哈尔滨出版社1997年。
  (5)《中国考古集成·华北卷Ⅱ》(豫、鲁)22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6)《中国考古集成·西北卷Ⅰ》(青、新、甘)20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
  (7)《中国考古集成·西北卷Ⅱ》(陕、宁)25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
  (8)《中国考古集成·西南卷》(云、贵、川、藏、渝),28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9)《中国考古集成·华南卷》(湘、),25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
  (10)《中国考古集成·华南卷》(闽、粤、琼、桂),20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1)《中国考古集成·华东卷》(苏、皖),28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12)孙进己:《高句丽族的文化》,《东北民族史研究》(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3)李殿福:《东北考古研究(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4)刘永智:《中朝关系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5)〔日〕冈崎敬著、常伟译:《高句丽的陶器、釉陶及砖瓦》,《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5年第5期。
  (16)〔朝〕李正南著、文一介译:《慈江道楚山郡莲舞里二号墓发掘报告》,《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2年第1期。
  (17)〔朝〕李淳镇著、文一介译:《关于乐浪区一带的高句丽石室封土墓》,《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2年第1期。
  (18)〔朝〕安炳灿著、郑仙华译:《关于长寿山一带的高句丽遗址和遗物》,《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2年第2期。
  (19)〔俄〕孙寿浩著、郑仙华译:《高句丽墓壁画中出行图的类型和演变》,《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5年第2期。
  (20)〔朝〕柳炳兴著、伊尔根译:《檀君及古朝鲜时期遗址遗物的发掘成果》,《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7年第1期。
  (21)〔朝〕金宗赫著、赵本宣译:《关于新发掘的成川郡龙山里殉葬墓》,《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7年第1期。
  (22)〔朝〕石光俊著、蒙太奇译:《关于平壤一带新发掘的支石墓和石棺墓》,《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7年第1期。
  (23)〔朝〕李淳镇著、赵本科译:《关于平壤一带新发掘的皇大城》,《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7年第1期。
  (24)〔日〕永岛晖臣慎著、刘力译:《高句丽的壁画古墓——关于真坡里古墓群》,《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5年第7期。
  (25)〔朝〕崔昌滨著、李云铎译:《新院郡发现高句丽时期的大型城址》,《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5年第9期。
  (26)〔日〕三上次男著、常伟译:《朝鲜半岛出土的中国唐朝陶瓷及其历史意义》,《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87年第13期。
  (27)〔韩〕全虎兑著、常白衫译:《平壤安岳地区高句丽壁画古坟的分布和壁画的构成》,《东北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1期。
  (28)〔韩〕全虎兑著、常白衫译:《高句丽生活风俗系统古墓壁画表现的继世性来世观》,《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1期。
  (29)〔韩〕金一权著、何古来译:《高句丽古坟壁画天文观念体系之研究》,《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1期。
  (30)〔朝〕韩仁浩著、孤鸣鹤译:《关于从高句丽古坟壁画所见高句丽建筑的研究》,《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9年第1期。
  (31)〔韩〕尹世英:《古坟出土副葬品研究》,高丽大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1998年版。
  (32)文一介译:《新近发现的楸陵里砖墓》,《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1年第1期。
  (33)文一介译:《云坪里高句丽墓群第4区积石墓发掘报告》,《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1年第1期。(34)〔美〕艾伦·约翰斯顿·莱赢著、杨瑾译:《远东地区发现的西亚玻璃综述》。
  (35)高洁译:《高句丽的音乐、舞蹈和杂技》,《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0年第1期。
  (36)高洁译:《高句丽的美术》,《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0年第1期。
  (37)高洁译:《高句丽的墓葬》,《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0年第1期。
  (38)〔朝〕郑世仰著、文一介译:《德化里3号墓发掘报告》,《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1992年第1期。
  (39)国立庆州博物馆:《国立庆州博物馆》,通川文化社1998年。
  (40)陈平:《浙江古代玻璃瓶初探》,《东方博物》第十四辑。
  (41)项春松:《克什克腾旗二八地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
  (42)李宇峰:《阜新海力板辽墓》,《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
  (43)夏鼐:《近年来出土的萨珊文物》,《考古》1978年第2期。
  (44)前热河省博物馆筹备组:《赤峰县大营子辽墓发掘》,《考古学报》1956年第3期。
  (45)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哲里木盟博物馆:《辽陈国公主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46)德新、张汉君、韩仁信:《内蒙古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发现辽代佛教文物》,《文物》1994年第12期。
  (47)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辽耿氏墓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4),文物出版社1983年。
  (48)河北定县博物馆:《河北定县发现两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第8期。
  (49)安家瑶:《中国的早期玻璃器Ⅲ》,《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50)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代墓葬》,《考古》2004年第7期。
  (5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耶律羽之墓发掘简报》,《文物》1996年第1期。
  (52)韩伟:《辽代太平年间金银器錾文考释》,《故宫博物院院刊(台湾)》11卷(9)。
  (5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喀左北岭辽墓》,《辽海文物学刊》1986第1期。年,
  (54)巴右文、成顺:《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右旗发现辽代银器窖藏》,《文物》1980年第5期。
  (55)靳枫毅:《辽宁朝阳前窗户村辽墓》,《文物》1980年第12期。
  (56)唐金裕:《西安西郊隋李静训墓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57)夏鼐:《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考古学论文集》135页,科学出版社,1961年。
  (58)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59)张郁:《草原丝绸之路——契丹与西域》,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8年第1期。
  (60)黎瑶博:《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83年第3期。
  (61)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发掘简报》,《文物》1987年第11期。
  (62)朝阳地区博物馆:《辽宁朝阳姑营子耿氏墓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三期,1983年。
  (63)敖汉旗文化馆:《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金银器》,《考古》1978年第2期。
  (64)昭乌达蒙族师专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资料室:《古松州城址发现元代也里可温教教徒墓碑》,《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北方民族文化1991年增刊。
  (65)张松柏:《敖汉旗李家营子金银器与唐代营州西域移民》,北方文物1993年第1期。
  (66)齐东方:《李家营子出土的栗特金银器与草原丝绸之路》,北方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6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市黄河路唐墓的清理》,《考古》2001年第8期。
  (68)张松柏:《二八地出土的伊斯兰金银器研究》,《博物馆研究》1993年第3期。
  (69)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南皂力营子一号辽墓》,《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70)辽宁省博物馆等:《法库叶茂台辽墓记略》,《文物》1975年第12期。
  (71)张景明:《辽代金银器中之西方文化和宋文化的因素》,《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2)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博物馆:《呼和浩特附近出土的外国金银币》,《考古》第3期。
  (73)辽宁省文物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辽宁朝阳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文物》1997年第11期。
  (74)康柳硕:《从中国境内出土发现的古代外国钱币看丝绸之路上东西方钱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钱币专集》。
  (75)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第三卷272~283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76)盖山林:《阴山汪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年。
  (77)王大方:《契丹风骨绘丹青——内蒙古辽墓壁画综述》,《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第2期。
  (78)盖山林:《兴和县五甲地古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84年第3期。
  (79)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0)〔朝鲜〕郑在勋著、李云铎译:《第八次新安海底发掘实际成就》,《东北亚历史与考古信息》(3)1984年11月25日。
  (81)朱国忱等:《渤海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82)张松柏:《西域驯兽对辽代的影响及其在辽境的传播》,《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1期。
  (83)吉林省文物工作队、集安县文物保管所:《集安长川一号壁画墓》,《东北考古与历史(丛刊)》1982年第一辑。
  (84)温玉成:《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壁画墓佛教壁画研究》,《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85)郑隆:《准格尔旗大沙塔壁画墓及附近的古城》,《内蒙古文物考古》1981年创刊号。
  (86)哲里木盟博物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库伦旗第五、六号辽墓》,《内蒙古文物考古》1982年第2期。
  (87)赵明星:《论鸡冠壶上的塑猴习俗》,《北方文物》2004年第3期。
  (88)李逸友:《昭乌达盟宁城县小刘杖子辽墓发掘简报》,《文物》1961年第9期。
  (89)文戈:《从五塔的浮雕舞蹈图案看蒙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内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第2期。
  (90)邓宏伟、张文芳:《阿伦斯木古城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2期合刊。
  (91)乌力吉德力根:《辽代庆陵皇族墓发现小型木雕件》,《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
  (92)武亚芹、王瑞青:《内蒙古科左中旗小努日木辽墓》,《北方文物》2000年第3期。
  (93)卡尔特·贝克、爱德斯·斯脱特:《辽宁省琥珀料及辽代琥珀器》,《金翠流芳——梦蝶轩藏中国古代饰物》,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9年。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