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东北地区出土的金银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36
颗粒名称: 七、东北地区出土的金银币
分类号: K873.45
页数: 3
页码: 348-350
摘要: 朝阳双塔区政府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M1:3,径20毫米,重4.4克,币正面铸半身人像2,左大,右小,均披袍甲,戴工冠,冠十字架。左侧人像苍老,头发较长,两旁头发向后侈出,留长须。”朝阳出土的罗马金币,比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沟口出土拜占庭金币更向东,是第一次在这一地区发现。库思老一世银币,以前在河南陕县刘家渠隋刘伟墓、新疆乌恰山中及陕西耀县寺坪隋舍利塔基中都出土过,卡瓦德一世的铸币仅在陕西耀县寺坪隋舍利塔基中出土过,但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出土。这些金银币的出土,无疑能更多地说明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了东北地区。
关键词: 阿克苏 东北地区 金银币

内容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及辽宁省朝阳市出土了几枚东罗马及波斯金银币,如:
  朝阳双塔区政府唐墓出土东罗马金币。“M1:3,径20毫米,重4.4克,币正面铸半身人像2,左大,右小,均披袍甲,戴工冠,冠十字架。左侧人像苍老,头发较长,两旁头发向后侈出,留长须。”(图123)朝阳出土的罗马金币,比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沟口出土拜占庭金币更向东,是第一次在这一地区发现。
  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沟口出土拜占庭金币。“出土的金币直径1.4厘米、重2克,已剪边,仅余中心部分,是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币制改革以后的金币“索里得”(solidus),原重4.4~4.5克,故此币重量不及原重之半,铭文亦大部分被剪去。金币的两面有图像和铭文。正面是王者的半身像,头戴盔,耳侧飘绦带,身穿交领铠甲,盔甲的轮廓线是用联珠形的小点来表示的。背面为一生有翅膀的胜利女神立像,戴冠披衫,右手执物,左手置于腹下,金币周边的铭文为拉丁字。由图像花纹及铭文残字看,当为东罗马皇帝列奥一世(LeoⅠ,457~474年)时所铸,它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北魏文成帝至孝文帝初年时期。”①(图124、图125)
  呼和浩特市坝子口村出土波斯萨珊朝银币共三枚。“一枚直径2.8厘米,重3.8克。正面是脸向右侧的王者半身像,身着圆领大衣,头戴王冠,冠顶有雉堞形饰物,冠前、后各有一六角星,顶部边缘处有一新月合抱一圆形物,可能是日月的象征。王像前有钵罗婆文王名‘卡瓦德’的铭文。王像外,有联珠形圆圈一周,外缘空白处有四个新月抱星,分置于上、下、左、右,以防使用者私自剪边。背面中央有祭坛,坛上火光熊熊,右上角有一新月,左上方有一六角星。火两旁各站一头戴圆帽的祭司,其脸和身体都是正面向前的。手中执剑,置于身前。”右边祭司的右下方似有铭文。由正、背面花纹及铭文看,此币是萨珊朝第十九个国王卡瓦德一世(KavadhⅠ488~531年)复位后所铸造的(时间为499~531年)。一枚“最大直径2.9厘,米,重3.6克。正面为脸向右侧的半身王者像,头戴高冠,冠顶有雉堞形饰物,王像前有钵罗婆文王名‘库思老’的铭文。在联珠形圆圈的外框边缘上,顶部有一新月,抱着一个圆形物,左右两侧和下方都有一个新月。背面的中央有祭坛,坛火右有一新月,与左侧的六角星相对称。祭坛两旁,各站一身体和脸正面向前的祭司,双手置于胸前,手执利剑,直抵于地,”最大直径3.2厘米,重3.8克。一枚“锈蚀较重,花纹不甚清楚,最大直径3厘米,重3.4克,外表有丝绸纹痕”①(图126、图125)。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波斯银币相同(图127)。
  库思老一世银币,以前在河南陕县刘家渠隋刘伟墓、新疆乌恰山中及陕西耀县寺坪隋舍利塔基中都出土过,卡瓦德一世的铸币仅在陕西耀县寺坪隋舍利塔基中出土过,但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出土。内蒙古出土的东罗马金币“要比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拜占庭金币早百余年,而比西安西郊土门村唐墓中出土的阿拉伯人仿制的希拉克略金币要早近二百年。到目前为止,它是我国境内出土的拜占庭金币中时代最早、出土地点最北的一枚”②。而朝阳出土的罗马金币,比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沟口出土拜占庭金币则更向东,是第一次在这一地区发现,更是在东北地区首次发现。这些金银币的出土,无疑能更多地说明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了东北地区。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