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北地区出土琥珀饰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31
颗粒名称: 二、东北地区出土琥珀饰件
分类号: K873.45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在东北地区的辽墓中出土了许多的琥珀饰物①,有装饰品、实用装饰品、佛教用品、附件、丧葬用品等。关于辽代琥珀的原料,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认为是辽宁当地所产,有的认为是来自波罗的海。据《契丹国志》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余人,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玛瑙器。”②经科学检测两块出土于辽墓的琥珀及一块产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它们的成分几乎完全相同③,说明,辽代的琥珀大部是产自波罗的海,经西亚、中亚的商人,运抵辽境。其中也可能有少量的产自本地。以上,这些琥珀饰物在东北地区的出士,是丝绸之路延伸至东北地区有力证据之一。
关键词: 阿克苏 东北地区 琥珀饰件

内容

在东北地区的辽墓中出土了许多的琥珀饰物①,有装饰品、实用装饰品、佛教用品、附件、丧葬用品等。关于辽代琥珀的原料,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认为是辽宁当地所产,有的认为是来自波罗的海。据《契丹国志》记载:“高昌国、龟兹国、于阗国、大食国、小食国、甘州、沙州、凉州,以上诸国三年一次遣使,约四百余人,至契丹贡献玉、珠、犀、乳香、琥珀、玛瑙器。”②经科学检测两块出土于辽墓的琥珀及一块产自波罗的海的琥珀,它们的成分几乎完全相同③,说明,辽代的琥珀大部是产自波罗的海,经西亚、中亚的商人,运抵辽境。其中也可能有少量的产自本地。
  这些琥珀饰物在题材上、原料的成分上、纹饰上均有西方文化的因素,其中有可能是中亚、西亚直接传入,也可能是用进贡的原料由当地工匠雕刻的,但也是受到了西方文化因素的影响。
  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胡人驯狮琥珀佩饰“标本Y117,置于公主腹部。红色。略呈长方形,正面雕刻胡人驯狮。右面刻有一人,头缠巾,袒胸,下着短裙,腰束长带垂于脚下。双手执驯狮棒;左面刻一狮子,驯服状。两侧穿一孔。长8.4、宽6、厚3.4厘米”④(图10,图11)。
  朝阳耿氏墓出土的一件琥珀人物饰件“略呈扁长形,随形阴线雕刻山石人物。一老者面带微笑,头着小冠,交领肥袖长袍,腰系大带,右手拄曲首拐杖,左手持花草松枝。右下刻一动物头像”①。
  义县清河门辽墓出土一件雕刻舞蹈舞伎“肥首有须,右手上举,长袖垂于身后,左手置于腰前,作舞蹈状”②(图12,图13)。
  北镇辽耶律宗教墓出土一件琥珀狮饰,“狮呈卧状,尾残,茶黄色。长5、宽4、高2.9厘米”,③(图14)。
  摩羯形嵌松石金耳坠“模冲成形后对接而成,中空,表面细部纹饰为錾刻。摩羯形象为双角龙首,鱼身卷曲。镂空处镶嵌绿松石装饰。宽4.4、厚1.6、通高4.4厘米”①(图15右)。
  摩羯形金耳坠“制法同上,体略小,錾刻细部纹饰。形态为无角龙首,鱼身卷曲。宽3.5、厚1.3、通高4.5厘米”②(图15左)。
  以上,这些琥珀饰物在东北地区的出士,是丝绸之路延伸至东北地区有力证据之一。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