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新世纪研究的展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27
颗粒名称: 三、对新世纪研究的展望
分类号: K928.6
页数: 3
页码: 311-313
摘要: 在谈展望之前,先看一看百年研究的发展趋势。如从上个世纪初研究佛教东传的一般概述,到80年代后出现的“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人中国的敦煌残卷”①以及在西藏发现的“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②,都说明了研究的内容具体而深入。从而,要求研究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及学术水平。通过这些论述,使人们了解到边境战争发生的历史因素。可见,在深入研究古代中印关系的同时,加强近现代中印关系史的研究,将是这一学科的必然趋势。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史研究上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 新世纪 研究 展望

内容

在谈展望之前,先看一看百年研究的发展趋势。大体有二:一是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入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到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发展到研究的问题具体而有特色。如从上个世纪初研究佛教东传的一般概述,到80年代后出现的“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人中国的敦煌残卷”①以及在西藏发现的“西藏吉隆县发现唐显庆三年《大唐天竺使出铭》”②,都说明了研究的内容具体而深入。从而,要求研究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及学术水平。
  发展趋势之二,是研究方向和范围向近现代伸延。二三十年代、五六十年代的学人致力研究的问题,大多在古代中印关系史的界限内。但由于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80年代后,出现了研究的动向,向近现代倾斜,如吕昭义的《英属印度与中国西南边境(1774~1911)》一书③,应引起重视,它填补了过去中印关系史研究上的空白,有学术研究和社会效应的双重价值。在此,还要提到另一本书,即王宏纬的《喜马拉雅山情结:中印关系研究》④。书上的主要内容讲的是1962年边境自卫反击战,当然是现代事件了。但作者花了一定笔墨,追述英帝国主义利用印度侵略西藏,而独立后的印度,又意欲取代英帝国主义的衣钵,面对如此情况,新中国的对策等。通过这些论述,使人们了解到边境战争发生的历史因素。可见,在深入研究古代中印关系的同时,加强近现代中印关系史的研究,将是这一学科的必然趋势。
  至于对新世纪研究的展望,在此,仍然先介绍两本书。一是李崇峰的《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⑤。该书作者积数年的佛教考古与佛教艺术的教学经验,又实地考查过中印两国的石窟寺和佛教寺院遗址,运用比较研究的手段,得出明确结论。佛教石窟寺起源于印度,向外传播后,即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中国北方地区的塔庙窟,是汉化了的支提窟(印度马哈拉特施拉邦境内),这充分体现了文化在融合中的创新。另一部书是钮卫星的《西望梵天——汉译佛经中的天文学源流》⑥,该书引用了汉译释典中大量的印度天文学材料,探讨印度天文学对中国传统天文学潜移默化的影响,勾勒出两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在技术领域中的相互影响。
  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史研究上的代表作品。两位作者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培养起来的一代学人,他们为中印文化关系史的研究开拓了新思路。前者是阅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文献,并实地勘察中国、印度的许多石窟,用比较的方法,得出扎实而独到的结论。后者是在通晓中印两国天文学史的基础上,熟读汉译释典,借助汉学和梵学,考证、推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源和流,揭示出古代中印科技、文化的相互渗透。这是跨学科的研究范例,在新世纪将要进一步推广。从而,要求处在当今信息时代的新一代学人,除了具备中外古典学的知识、多种语言,包括死语言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触类旁通、由表及里,提高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能力和水平。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耿引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