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巴蜀文化与东南亚文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821
颗粒名称: 二、巴蜀文化与东南亚文明
分类号: K928.6
页数: 4
页码: 290-293
摘要: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与东南亚就发生了若干文化联系。在相互间的各种交往中,中国常常居于主导的地位,而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影响的某些重要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相当集中的地区,就是古代巴蜀,云南则是传播的重要通道。它们与中国大陆,地域与共,江河相通,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而上文所列的若干证据,则说明了这种可能性完完全全是历史事实。而古代巴蜀地区各族中,百濮民族系统为其荦荦大者。在巴蜀文化对东南亚的直接传播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国末蜀王子安阳王的南迁,和在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王朝的历史事件。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考古学证据同文献记载的一致性,充分表明了古蜀文化对越南东山文化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东南亚文明 阿克苏

内容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与东南亚就发生了若干文化联系。在相互间的各种交往中,中国常常居于主导的地位,而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影响的某些重要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相当集中的地区,
  就是古代巴蜀,云南则是传播的重要通道。
  (一)巴蜀文化南传东南亚的几点原因
  据童恩正先生研究,古代东南亚的若干文化因素来源于巴蜀,大致有:农作物中的粟米种植,葬俗中的岩葬、船棺葬、石棺葬,大石文化遗迹,以及一些青铜器的器形和纹饰等等。①巴蜀文化的若干因素向南传播并影响到东南亚相关文化的发生、发展,绝非偶然,它导源于地理的、民族的、历史的各种因素。
  东南亚地区分为几个部分,除海岛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是同东亚大陆连为一体的。它们与中国大陆,地域与共,江河相通,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地理条件的优越性,为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中国南方青铜时代中,最有可能实现同东南亚文化交往的地区是云南。可是云南青铜文化发生较迟,不足以给东南亚以太大的影响。紧邻云南北部的巴蜀地区,则不仅青铜文化发祥很早,而且十分辉煌灿烂,辐射力也相当强劲。巴蜀青铜时代不仅青铜文化,而且其他方面的若干因素也很发达,优于南面的滇文化。滇国青铜时代从巴蜀文化中采借吸收了若干因素,就是很好的证据。在这种情形下,巴蜀文化通过滇文化及其再往南面的交流孔道,南向传播于东南亚地区,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是完全可能的。而上文所列的若干证据,则说明了这种可能性完完全全是历史事实。当然,巴蜀文化向东南亚的传播,传播方式有所不同,有的是直接传播,有的是间接传播,不可一概而论。
  云南与东南亚之间的考古学材料证明,两地的古代民族存在若干共性,有着某种共同的渊源关系。云南南部的古代民族,从史籍记述可见,属于百越或百濮系统。而古代巴蜀地区各族中,百濮民族系统为其荦荦大者。民族源流的相近,民风民俗的相类,无疑是文化联的有利条件,使得较进步的文化容易向较后进的文化进行播染,这在文化史上是不变的规律。
  在古代,国界的概念往往并不十分清晰,尤其对于民间来说,所认定的界限主要不是国界,而是民族,是文化认同。所以,从中国西南地区到东南亚这一大片广阔的空间内,巴蜀文化若干因素的连续分布是一非常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对其诸多原因,由于资料的限制,当前还不能够给予一一判明。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更多的地下材料重见天日。
  (二)蜀王子安阳王的南迁
  在巴蜀文化对东南亚的直接传播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战国末蜀王子安阳王的南迁,和在越南北部红河地区建立王朝的历史事件。
  公元前4世纪末叶蜀亡于秦后,蜀王的群公子大多降秦,先后封于蜀,贬为蜀侯。然而号为安阳王的蜀王子并未降秦,他率其部众辗转南迁至交趾之地,称雄数代,达百余年之久。
  在《水经·叶榆水注》所引《交州外域记》,以及其他一些史籍中,保存了蜀王子安阳王南迁的珍贵史料。《交州外域记》记载道:
  交趾(按:指今越南北部红河地区)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绥。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神人名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战,却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眉珠,见始端正,珠与始交通。始问珠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径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晋大康地记》县属交趾。越遂服诸雒将。……
  据越籍《大越史记》、《安南志略》、《越史略》诸书所说,蜀王子安阳王名泮,巴蜀人。他显然就是蜀王开明氏后代。
  蜀王子安阳王从蜀人越的路线,是沿南方丝绸之路的旄牛道,南下至今四川凉山州西昌后,再出云南的仆水(今礼社江)、劳水(今元江),抵红河地区,即古交趾之地。安阳王在北越地区的治所,据越南陶维英《越南古代史》,在今河内正北,桥江之南的永福省东英县古螺村。
  安阳王在红河地区建立的王朝,前后维持了大约130年,公元前180年为南越王赵佗所灭。这时,上距安阳王初入北越,已不止一两代人。
  据蒙文通先生研究,安阳王率兵三万人讨雒王,其实是一支民族的大迁徙,当中不胜兵者不下三万,如此,南迁的蜀人略有六万,同当地雒越民族九万人的比例为2∶3。这表明,南迁的蜀人对于后世越南民族的形成,关系至为重大。越南旧史尊称蜀泮为“蜀朝”,蜀泮在越南民间长期享有崇高威望,不是偶然的。①从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看,安阳王入越也是文化传播与融化的一种最典型的事例。
  蜀王子安阳王入越的历史,在考古学上可以找到若干例证。川、滇之间许多地点曾发现巴蜀墓葬和文物,年代为战国晚期,它们正是安阳王所率蜀人南迁时所遗留。北越东山文化中的无胡式青铜戈,同安阳王入越的年代相一致,恰好证实了安阳王征服当地雒王、雒侯、雒将,建立蜀朝的史实。考古学证据同文献记载的一致性,充分表明了古蜀文化对越南东山文化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段渝
责任者
段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