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国探险家荣赫鹏及其在喀什交往的欧洲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97
颗粒名称: 一、英国探险家荣赫鹏及其在喀什交往的欧洲人
分类号: K928.6
页数: 5
页码: 206-210
摘要: 他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邵的侄子。邵氏是1868年穿越喀喇昆仑山区并到达叶尔羌和喀什的第一个欧洲人,对西域和西藏的格萨尔诗也作了不少研究。他非常关注向英国通报俄国沙皇可能会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印度的阴谋。但荣赫鹏主要是通过他赴中国西北、从北京到喀什与克什米尔的旅行而赢得资本。但荣赫鹏仍继续从事考察,其目标仍与这场英俄争夺战有关,从而使他进入了帕米尔和新疆。荣氏由此而变成了一名传奇性人物。虽然这次远征遭到了灾难性失败,但荣赫鹏个人的名望却毫发未损,只是退出了印度政府的公职。
关键词: 阿克苏 荣赫鹏 喀什

内容

荣赫鹏(FrancisYounghusband,1863~1942年)是曾在西域和西藏政治与军事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英国人之一。他实际上出生于印度北部,在英国桑德赫斯特(Sandhurst)完成其学业之后,在19岁时又返回到印度。他是英国探险家罗伯特·邵(RobertShaw)的侄子。邵氏是1868年穿越喀喇昆仑山区并到达叶尔羌和喀什的第一个欧洲人,对西域和西藏的格萨尔诗也作了不少研究。
  荣赫鹏也是英国人与俄国人在西域高原、帕米尔或喀喇昆仑山口争夺战中的主角人物之一。他非常关注向英国通报俄国沙皇可能会将其势力范围扩大到印度的阴谋。他通过对开伯尔山口(Khaybar)的考察,而开始其代表英国殖民主义者在西域的活动,因为该山口可以通往西域的要塞阿富汗与克什米尔。但荣赫鹏主要是通过他赴中国西北、从北京到喀什与克什米尔的旅行而赢得资本。他走的是一条漫长而又艰险的道路,进入了茫茫无际的沙漠,经过蒙古之后,又沿塔里木盆地的北缘绿洲前进,这次考察使他荣膺伦敦地理学会的金质奖章。但荣赫鹏仍继续从事考察,其目标仍与这场英俄争夺战有关,从而使他进入了帕米尔和新疆。
  荣氏由此而变成了一名传奇性人物。他于1903年经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勋爵(LordCurzon)挑选,率领一支远征拉萨的英军(19031905年)。他在开始时被任命为少校,后晋升为上校,并由一支强大的武装卫队护送。他们于同年12月翻越了哲拉卜(Jelap)山口并进入了西藏,以与中国地方当局谈判西藏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及边境冲突等问题。虽然这次远征遭到了灾难性失败,但荣赫鹏个人的名望却毫发未损,只是退出了印度政府的公职。他从此之后就完全致力于皇家地理学会和珠穆朗玛峰(Everest)委员会的工作。但他也关注宗教问题,并于1936年创建了世界宗教信仰协会。
  荣赫鹏于其1889年和1890年两次赴帕米尔的探险中,与同样在那里从事考察探险的俄国人有所接触。这两个国家的探险家们分别由廓尔喀人(Gurkhas)、帕坦人(Patans)或哥萨克人(Cosaques)的卫队护送,对这片峻岭和山脉作了考察,研究了其中的通道和路线。这片地区当时也属于敏感地区,是中国、阿富汗、俄国和印度的边境交叉地,而且其河谷与山口中的海拔高度也徘徊于4000~8000米之间。荣氏对这些地方的考察,完全是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活动打前站的。
  1890年11月1日,荣赫鹏又返回了喀什。他于喀什曾写道:“我的官方使命要求我在整个冬季都停留于此。”其官方使命就是设法与俄国驻喀什领事彼特罗夫斯基(Petrovski)保持连续而又困难的联系。在此期间,他还会见了瑞典人斯文·赫定(SvenHedin)以及法国人吕推(DutreuildeRhins)、李默德(Grenard)等著名探险家,此外还有马继业(GeorgeMacarthey)和韩得力(Hendriks)神父。
  荣赫鹏后来还于1904年9月6日迫使清政府缔结《英藏条约》。
  在英国远征军于麦克唐纳少将率领下入侵西藏时,他也随英军进入拉萨,以武力强迫西藏当局签订商约。荣氏于1904年获得英国爵士称号,此前于1896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大陆的腹地》①。现将其中有关喀什的内容略作介绍。
  与彼特罗夫斯基先生的谈话,是荣氏在喀什居住期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彼特罗夫斯基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外交家之一,曾先后在圣彼德堡、俄属突厥斯坦和喀什度过多年。他不仅掌握了有关印度和西域的许多文献资料,而且还掌握了西方国家的许多最佳出版物和议会报告。如同所有俄国人一样,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坦率地谈论与当地政治生活无关的一切内容,而这些内容却与他们两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
  彼特罗夫斯基曾阅读过荣赫鹏等人有关的西方人手工业的考察报告,以及他们有关西方工厂工作立法的报告,还有许多有关企业中持续罢工的文章,所有这一切都使他觉得英国的处境并不好。他对英国在西域和印度的政策提出了许多批评。
  彼特罗夫斯基不但不尊重中国人,而且很鄙视他们。当地的中国官府很腐败,军队装备很糟,整个帝国都受秘密会社的折磨。彼特罗夫斯基对于中华帝国的了解仅限于喀什,他从来不敢冒险深入到距喀什有160公里以外的地方,更谈不上到达中国中原了。他自己与其领事馆中的任何俄国人都不会讲汉语,而令人不解的却是他们在新疆却已经生活有多年了,所有翻译工作都依靠一名穆斯林。英国却要求其驻中国任何地方的领事,都必须会讲汉语,甚至还要经过汉语考试。即使荣赫鹏只在驻喀什领事馆作短暂停留,也必须为他提供一名称职的英文翻译和一名讲广东话的秘书。英国人在学习当地人语言方面,比俄国人付出的辛劳多得多。俄国人对于学习当地语言,缺乏热情和紧迫感。在荣赫鹏于帕米尔山区遇到的六名俄国官员中,也只有两名勉强会讲突厥语,他们本来是常驻新疆的官吏,大部分俄国官吏只会讲俄语。但偶尔也有俄国人会讲外语,甚至会讲得很好。
  荣赫鹏在与俄国驻喀什领事及其下属人员或新疆商人的交谈都很愉快,故而在如此偏僻的一隅,也觉得冬季过得飞快。他也有幸接待了多名欧洲人的拜访。如曾在新疆居住多年的法国旅行家布朗(Blanc),此人为荣赫鹏和俄国领事提供了许多有关新疆的资料;当时还很年轻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在各方面都符合一名理想旅行家的标准:体格强壮、性格热情而友好、冷静而又具毅力。斯文·赫定从俄属突厥斯坦到达喀什,并先后考察过波斯、帕米尔、西藏和新疆。他具有语言天才,学识渊博,曾受名师传授,而且还颇具艺术天赋和独立思想。
  荣赫鹏还在喀什接受了法国探险家吕推及其同伴李默德的拜访。吕推一行于喀什停留的两周期间,下榻于荣赫鹏的住所。吕推与李默德后来入藏考察并在那里停留三年,最后却导致吕推在通天河畔的称多县境内,被藏人杀死的悲惨结局,时年只有45岁。吕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国商船队和国家海军中度过的。他当时正在喀什仔细地和严格地准备入藏考察,特别是从事天文观察。当吕推一行离开时,荣赫鹏与马继业陪同他们到城门,在约定于巴黎再相见后挥手告别。荣赫鹏后来还收到吕推发自藏区的几封信。但吕推后遭藏族人的袭击,然后绑住双臂被投入通天河中淹死了。李默德回巴黎后负责发表了吕推的游记。
  在喀什还有一个长住的外国人,即韩得力神父,此人是一名荷兰传教士。荣赫鹏于1887年在那里会见过他。他每天都由荣赫鹏等人陪同转一圈,他们互相交换看法并有书信往来。该神父的任务艰巨而收效甚微,经常为所遇到的困难而焦虑不安,其乐观与悲观情绪都是无限的。他的归化方法始终令人惊讶,俄罗斯当局也并不善待他。但他也是一个做过长期旅行并认真学习过西域广泛内容的人,可以操多种语言,从英语到蒙古语,如西域的地质结构以及那里与俄国当局的多次冲突。当欧洲人看到一个满腹经纶的人生活在极端赤贫中并为行使其圣职而遭受苦难时,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荣赫鹏一行到达喀什之后不久,韩神父就立即赶来与他们共进午餐,并且声称因吃了一顿肉而晚上睡得比平常好得多。因为他每月只有10~12个卢比作为生活费,每天只以馕和蔬菜为生,而且还是居住在一间由汉人借给他的贫民窟中。他从此每隔一两天便与荣氏一行共同进餐,他们彼此之间都感到很高兴。
  荣赫鹏一行在俄国驻喀什领事,其秘书、儿子、领事的哥萨克卫队长以及韩得力神父的帮助下,组织了一顿圣诞晚餐。他们备有从印度运去的葡萄干布丁,并且向俄国领事显示。俄领事已久闻此种布丁之大名,却从未亲眼见过和品尝过。
  荣赫鹏是一个军人、外交家和科研人员。由于他使喀什的英国领事馆变成了西方入疆人员的接待站,故而他记载了喀什多方面的政治生活。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耿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