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中亚文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91
颗粒名称: 二、古代中亚文献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96-197
摘要: ②因此英、俄两国相关人员在利用中亚文献方面显然并无多少语言方面的障碍。究其原因,第一,此书不为常人所见;第二,文化上的优越感使得大多数清代学者并不屑于去学习边疆少数民族的语言;②第三,清人并没有从中亚文献中汲取相关信息之观念;第四,受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之局限,清人也无须了解与研习中亚语言文献。因此他们既不会主动,也没有机会去挖掘中亚语言文献,即或有机会,也无能力识别,这对于清人研究西北史地自然是一种桎梏。
关键词: 阿克苏 古代 中亚文献

内容

西方人颇为重视语言方面的训练修养,在对新疆乃至中亚进行探查前,他们首先做了必要的语言准备,如俄国培养了许多突厥、蒙古甚至满、汉等语言人才,英国人罗伯特·肖(RobertShaw)也编纂了《突厥语语法》,两国还在中亚当地人中择其精英加以利用。②因此英、俄两国相关人员在利用中亚文献方面显然并无多少语言方面的障碍。如福塞斯1873年赴南疆之前,为了对那里进行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考察,以验证此前的一些相关记载和传闻(如那里有沙埋古城及自古城中发掘出来的茶砖),有计划地做了一些必要的文献方面的准备。在其利用的主要文献中,除了一些公开出版的文献如亨利·玉尔(HenryYule)赠送给他一本法国人雷慕沙的《于阗城史》的复制本外,还包括如《拉失德史》这样的一些重要的当地文献。③显然在这一点上,清代的中国学者远远落后了,尽管清朝编纂了《西域同文志》,使其成为维护新疆统治,指导相关记载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与工具书,但这部19世纪末以前研究这一地区贡献最大的语言文献①对于清人的相关研究并未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第一,此书不为常人所见;第二,文化上的优越感使得大多数清代学者并不屑于去学习边疆少数民族的语言;②第三,清人并没有从中亚文献中汲取相关信息之观念;第四,受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之局限,清人也无须了解与研习中亚语言文献。因此他们既不会主动,也没有机会去挖掘中亚语言文献,即或有机会,也无能力识别,这对于清人研究西北史地自然是一种桎梏。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贾建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