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香妃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87
颗粒名称: 五、关于“香妃像”
分类号: K928.6
页数: 1
页码: 192
摘要: 同和卓坟被误称为“香妃墓”的情形相仿佛,“香妃像”也是一个被弄得真伪莫辨的问题。容妃有一幅画像是不必怀疑的。见之于乾隆帝在容妃死后三年最后一次吟咏容妃生前所居宝月楼之诗句,“卅载画图朝夕似”。问题是现在所流传的“香妃像”是否就是这一画像的复制品。所传“香妃像”见之于书刊者共三幅。孟森亦认为所传戎装像附有事略,与官书记载不符,可信成分大减。另外从戎装像和洋装像来看,画中人的面貌并无维吾尔女性的特征,确实很难令人相信这两幅是容妃的画像。上述三种画像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如果此说属实,在“香妃像”问题上的迷雾定可一扫而光!
关键词: 阿克苏 “香妃像”

内容

同和卓坟被误称为“香妃墓”的情形相仿佛,“香妃像”也是一个被弄得真伪莫辨的问题。
  容妃有一幅画像是不必怀疑的。见之于乾隆帝在容妃死后三年最后一次吟咏容妃生前所居宝月楼之诗句,“卅载画图朝夕似”。问题是现在所流传的“香妃像”是否就是这一画像的复制品。
  所传“香妃像”见之于书刊者共三幅。两幅是据油画翻拍的:一为身穿欧式盔甲之半身戎装像,一为身穿西式长裙之全身洋装像。这两张画像没有题记与落款,究竟出于谁的手笔,画的是谁,中外学者都是有所怀疑的。日本人石田干之助认为,“是否香妃像虽不可尽知,但为乾隆时奉仕内庭之外人所作者;唯(郎)世宁所作,深有可疑耳”。孟森亦认为所传戎装像附有事略,与官书记载不符,可信成分大减。法国人伯希和说戎装像是意大利画师朗世宁所作,“是他的游戏之笔”。既是游戏之笔,信手画来,也就难以肯定是容妃的肖像画了。
  朗世宁1766年死于北京,他的作品在《国朝院画录》和《石渠宝笈》中都有著录。晚年画过一些关于新疆题材的作品,未见有画容妃像的记载。另外从戎装像和洋装像来看,画中人的面貌并无维吾尔女性的特征,确实很难令人相信这两幅是容妃的画像。
  另一幅是一旅行家摄于裕陵寄赠孟森先生,说是祭祀时所用神像,曾刊布于《香妃考实》。画的是否香妃,孟森也不敢下断语。
  上述三种画像都有待于进一步考证。除此而外,曾听见一位维吾尔族老先生说起,他在北京见过一幅香妃油画像,容貌确像维吾尔人。莫非这就是乾隆帝诗句中提到的那一幅?如果此说属实,在“香妃像”问题上的迷雾定可一扫而光!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纪大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