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卓坟怎样变为“香妃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85
颗粒名称: 三、和卓坟怎样变为“香妃墓”
分类号: K928.6
页数: 3
页码: 185-187
摘要: 官书上说容妃葬于裕陵之贵妃园寝,野史上也没有说香妃移葬新疆,那么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被叫做“香妃墓”的地方,原本是座和卓坟。当地人民称之为“海孜来特麻扎尔”,译意为“尊者之墓”,也有人称之为“阿帕克和卓麻扎尔”的。这两个维吾尔语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未尝有变。清军平定波罗尼都兄弟叛乱后,对其祖坟的处置问题曾请示过乾隆帝。这是汉文史籍中对于喀什噶尔和卓坟的最早记载,没有正式名称,只称之为“从前旧和卓木等坟墓”。不久,阿古柏率浩罕匪徒侵入我国新疆。这就是说,到解放前不久,连守墓阿訇也认为香妃确实埋骨此处了。尽管有人表示怀疑,但一看到弃置在墓地里的一架废旧的驮轿,也就疑信参半了。
关键词: 阿克苏 喀什 和卓坟 “香妃墓”

内容

官书上说容妃葬于裕陵之贵妃园寝,野史上也没有说香妃移葬新疆,那么新疆喀什的“香妃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被叫做“香妃墓”的地方,原本是座和卓坟。
  17世纪下半叶,喀什噶尔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阿帕克和卓之父玛木特玉素布死,葬于喀什噶尔东北郊。阿帕克和卓死后亦葬于此处,该家族其他一些人死了,有不少也是葬在这里,规模渐大,房产、地产日益增多。当地人民称之为“海孜来特麻扎尔”,译意为“尊者之墓”,也有人称之为“阿帕克和卓麻扎尔”的。这两个维吾尔语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未尝有变。
  清军平定波罗尼都兄弟叛乱后,对其祖坟的处置问题曾请示过乾隆帝。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谕指示:“逆贼霍集占等..先世君长一方,尚无罪戾。今回部(新疆南部)全定,喀什噶尔所有从前旧和卓木等坟墓,可派人看守,禁止樵采污秽。其应行修葺分例,并著官为经理,以昭国家矜恤之仁。”这是汉文史籍中对于喀什噶尔和卓坟的最早记载,没有正式名称,只称之为“从前旧和卓木等坟墓”。
  这个名称何时被简称为“和卓坟”还不清楚,不过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成书的《喀什噶尔附英吉沙尔》一书中,已使用“和卓坟”一词了。书中说:喀什噶尔回城(今喀什市)“东北十里许有和卓坟,回人(即穆斯林)告祀甚虔。祭时男女俱牺牲银米于阿浑(阿訇)前。阿浑诵经咒,礼拜而散。门外辟放生池一区。修功德者每置雁凫于池中,外人不敢攘也”。把蓄水的涝坝叫作“放生池”当系出于误会,其他叙述大体上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它以后刊行的书籍,如徐松的《西域水道记》、和宁的《回疆通志》等,都沿袭此说,称之为“和卓坟”。
  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各封建主割据称雄。不久,阿古柏率浩罕匪徒侵入我国新疆。从此,新疆离乱达十余年之久。到了19世纪末叶,对和卓坟的记载出现了变化。
  光绪十八年(1892年)肖雄在其《听园西疆杂述诗》卷2中说:喀什噶尔“城东五里许有一茔园,振称为布拉呢墩(即波罗尼都)等先人……之墓。园无别物,只一空亭,顶圆而尖。”说的明明是和卓坟。同书卷4又说:“香娘娘庙,在喀什噶尔回城北五里许。庙形四方,上覆绿磁瓦,中空而顶圆。无设像,唯肖雄墓在焉。四围乔木丛萌,引水为池”。显然,作者是弄错了。这不是两座墓,而是一座墓;不在城东,也不在城北,而是在城东北;不是距城五里,而是十里。
  肖雄,号听园居士,是清军幕僚,为驱逐阿古柏侵略者,于光绪三年(1877年)到喀什噶尔,后来返回故乡湖南。光绪十八年(1892年)客居长沙,“旅馆蓬窗,兀坐无聊,回思往迹,神游目想,搜索而成篇,共得四十余首”,遂编为《听园西疆杂述诗》4卷。“神游目想”的结果,喀什噶尔的和卓坟便被说成“香妃墓”,肖雄是始作俑者。该诗集曾收入《灵鹣阁丛书》,民国年间又收入《关中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流传较广。
  从此以后,把和卓坟叫做“香妃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1920年,谢彬著《新疆游记》时,字面上已找不到和卓坟的影子,直呼为“香娘娘庙”或“香妃墓”。他说:“妃陵位于(喀什噶尔)东北隅,上园下方,墙皆绿色花砖..宏敞壮丽,胜哈密回王陵寝数倍。中有坟墓数十,层垒环列。询守墓阿浑,香妃何在,皆莫能对。唯谓大者男坟,小者女坟,皆香妃亲属而已。”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谢彬认为这是“香妃墓”而守墓阿訇只说“皆香妃亲属”,不能回答“香妃何在”的问题。
  到了1,945年,徐灵凤在他的《新疆内幕》一书中说:“香妃墓的阿訇说那右角的小墓是香妃的,但是又有人说是中间那较大的一个。”这就是说,到解放前不久,连守墓阿訇也认为香妃确实埋骨此处了。这样,喀什噶尔的和卓坟就变成了“香妃墓”。尽管有人表示怀疑,但一看到弃置在墓地里的一架废旧的驮轿,也就疑信参半了。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纪大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