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传说中的“香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84
颗粒名称: 二、传说中的“香妃”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84-185
摘要: “香妃”一词出现于何时,尚未乔清,不过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作里,已经不乏“香妃”的种种传说了。她仗着自己的身份和乾隆的恩宠,吵着闹着要观赏沙枣花和寻觅沙枣独特的香味。宫中有奇花异草,有奇珍异香,却没有沙枣树,皇帝也不得不下令万里求树。“香妃”的这个“香”字,说不定与该妃子折腾着要沙枣花的特殊香味有关。后来宫中轶闻逐渐外传,遂为更多的人所知道。至于近数十年来新疆所云“伊帕尔汗”,据说是一位维吾尔族老学者根据汉文“香妃”一词译出来的。“伊帕尔”是麝香,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汗”是维吾尔族女性名字后常用的词尾,与“可汗”简写为“汗”并非一词。太后趁乾隆外出时下令将香妃处死。
关键词: 阿克苏 喀什 传说 “香妃”

内容

“香妃”一词出现于何时,尚未乔清,不过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作里,已经不乏“香妃”的种种传说了。她仗着自己的身份和乾隆的恩宠,吵着闹着要观赏沙枣花和寻觅沙枣独特的香味。宫中有奇花异草,有奇珍异香,却没有沙枣树,皇帝也不得不下令万里求树。“香妃”的这个“香”字,说不定与该妃子折腾着要沙枣花的特殊香味有关。后来宫中轶闻逐渐外传,遂为更多的人所知道。至于近数十年来新疆所云“伊帕尔汗”,据说是一位维吾尔族老学者根据汉文“香妃”一词译出来的。“伊帕尔”是麝香,是名词不是形容词;“汗(Han)”是维吾尔族女性名字后常用的词尾,与“可汗(Khan)”简写为“汗”并非一词。
  “香妃”的出名,倒是在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之后。当时出版了一批野史和笔记之类的书籍,如《满清外史》、《满清稗史》、《清稗类钞》、《古今宫闱秘闻》、《清朝野史大观》、《今列女传》和《梵天庐丛录》等等。在这些书中,香妃成了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越传越奇。大体上说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个说法是香妃是烈女。说香妃本是霍集占之妃,有的说香妃本是波罗尼都之女,“生而体有异香”。清平定波罗尼都兄弟叛乱后俘送北京,入宫为妃;因怀家国亡破之恨,欲报杀父母之仇,入宫后“袖出白刃..数十”,抗节不屈。另一个说法是香妃是宠妃,“宠冠三千”,诸妃为之妒,共进谗言于太后。太后趁乾隆外出时下令将香妃处死。乾隆闻讯立即赶回宫中,见香妃已死,号啕大哭,把眼睛都哭坏了。
  除了宠妃这一点属实外,其余纯系作者之想象附会,毫无史实依据。试问:人怎能一生下来身上就有一股奇异的香味?怎么能让一名被俘的女子怀里藏着几十把刀子进入宫禁森严的皇宫?容妃是霍集占的远房妹子,怎能成为他的妃子?至于太后,即乾隆之母、雍正帝之孝圣皇后,活到86岁,死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比容妃早死11年,太后赐死之说出于虚构是很明显的。连皇后赐死也不可能,因为乾隆帝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死后,尊旨不按皇后之礼殡葬,从此“不复立皇后”。直到1795年立嘉庆为太子,才将嘉庆生母,已死20年的令皇贵妃,册赠为孝仪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么多野史、稗史、笔记、小说之中,虚构了不少故事,却没有人说香妃死后移葬新疆的。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纪大椿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