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份宝贵的西洋各国物产清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77
颗粒名称: 二、一份宝贵的西洋各国物产清单
分类号: K928.6
页数: 11
页码: 146-156
摘要: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规模庞大的船队航行至亚非30多个国家与地区,持续达28年之久,将中国的航海活动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同时达到的是中外物产交流的一个高峰。众所周知,下西洋档案没有完整保留下来,郑和本身又没有著述,今人所见下西洋原始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即马欢《瀛涯胜览》。①作为通事,跟随“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②他与所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了直接交往并将亲眼所见记述下来。下面拟首先从《瀛涯胜览》的记载出发,全面梳理郑和下西洋所至海上交易圈各国物产品种、中外物品交易实态,展现历史情境,旨在说明明初是中外物产大交流的时代。
关键词: 阿克苏 丝绸之路 物产清单

内容

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规模庞大的船队航行至亚非30多个国家与地区,持续达28年之久,将中国的航海活动推向了历史的巅峰,同时达到的是中外物产交流的一个高峰。众所周知,下西洋档案没有完整保留下来,郑和本身又没有著述,今人所见下西洋原始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即马欢《瀛涯胜览》。马欢跟随郑和三次下西洋,亲历实地考察,写下了《瀛涯胜览》这部著名的海外游记。他在《自序》中言:“永乐十一年癸巳,太宗文皇帝敕命正使太监郑和等统领宝船,往西洋诸番开读赏赐,余以通译番书,忝备使末。”①作为通事,跟随“皇华使者承天敕,宣布纶音往夷域”,②他与所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了直接交往并将亲眼所见记述下来。《瀛涯胜览》的最大特点是“诸番事实悉得其要”,堪称一部下西洋的真实记录。下面拟首先从《瀛涯胜览》的记载出发,全面梳理郑和下西洋所至海上交易圈各国物产品种、中外物品交易实态,展现历史情境,旨在说明明初是中外物产大交流的时代。
  在马欢的记述中,反映出他对所到海外国家的政治、社会、制度、宗教、建筑、衣饰、艺术、礼仪、习俗等所有事务均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对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产尤为关心,可以说凡下西洋时所见海外各国物产,《瀛涯胜览》均有详细记述,从中可见下西洋所至20个国家的各种物产,现分国别列表于下:③
  以上马欢所记各国物产,是通过马欢亲身经历考察到的,不是来自传闻或抄自前人著述,所以是当时亚洲各国物产的一份完整清单,反映出郑和下西洋交易圈各国物产的基本面貌。这些物产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①宝物类:如珍珠、宝石、金子等;②香药类:如乳香、胡椒、苏木等;③果品类:如石榴、葡萄、波罗蜜等;④粮食类:如米、麦等;⑤蔬菜类:如黄瓜、葱、蒜等;⑥动物类:如狮子、麒麟等;⑦织品类:如西洋布、丝嵌手巾等。
  应该说明的是:第一,所有物品主要以土产,即非人工制造物品为多。第二,记录各国物品中最少的是黎代国,只有1种;最多的是忽鲁谟斯国,共57种。这说明记载的物品大多属于当地特产,有些地方的物品不是当地所产,只是在当地流通而已。如在忽鲁谟斯国的物品中,就不都是其国所产,而是贸易流通所致,显示出忽鲁谟斯作为贸易集散地的功能。第三,综合起来看,各国物产记载甚细,其中属于宝物的并不占多数,相反倒是人们日常用品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就是说,马欢关注的明显不仅是宝物,还有粮食、蔬菜、果品等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更记录了许多与各国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畜禽动物。马欢的记载甚至几乎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如在罗列了爪哇国有羊、猪、牛、马、鸡、鸭之后,又特别指“但无驴与鹅尔”①。注意到这一点很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这是恰恰被忽略了的信息。对此,如果我们以马欢对所到之地人们生活状况观察细微来说明,恐怕还是不够的。比较汪大渊撰《岛夷志略》,汪氏记述了各地特产,②从商人的眼光出发,并不记载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马欢显然与之有很大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远航船队所至各地,需要不断补充给养品,这是航行在海上的生存需要;二是马欢作为生活在明朝的一个普通人,特别注意海外的民生,也就是海外人们的生存环境。如果以第一个原因来说明,并不完全合乎情理,因为汪大渊在海上生活也同样需要粮食蔬菜等给养,那么余下来的一个,才是更接近真实的原因。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明朝统治者满足奢侈品需要而进行的航海活动,且不说古代远距离贸易无例外的都是奢侈品贸易,而且我们还不应该忽略一个事实,即进行航海活动的并不是统治者本身,走出国门打开眼界的大都是普通明朝人,马欢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正是因为有像马欢这样的普通人,我们今天才得以见到下西洋交易圈内海外各国的一份完整的物产清单。虽然这些海外物产不可能都与郑和使团发生直接关系,但是这些海外各国物产的重要信息,对于日后民间海外贸易的开拓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源。
  与西洋物产清单相联系的,是下西洋在海外的“货易”情形。
  《国朝典故》本《瀛涯胜览》是迄今留传于世的最接近马欢《瀛涯胜览》原本的一个明钞本。①此本前有正统九年(1444年)马敬序文一篇。关于马敬其人,生平事迹已不可考,其序文却为此本所独有,弥足珍贵。序中曰:“洪惟我朝太宗文皇帝、宣宗章皇帝,咸命太监郑和率领豪俊,跨越海外,与诸番货易,其人物之丰伟,舟楫之雄壮,才艺之巧妙,盖古所未有然也。”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跨越海外,与诸番货易”一句。听其言,再让我们观下西洋之行,《瀛涯胜览》中记载了与各国的“货易”,可以得到以下实例,特摘录如下:②
  占城:中国青磁盘碗等器,丝、绫绡、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常将犀角、象牙、伽蓝香等进献朝廷。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磁器,并麝香、花绢、丝、烧珠之类,则用铜钱买易。其国王常差头目船只将方物贡献朝廷。旧港: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并布帛之类,亦将方物进贡朝廷。暹罗: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其王常时将苏木、降真香等物差头目进献朝廷。满剌加:有一大溪河水下流从王居前过,东入海。王于溪上建立木桥,上造桥亭二十余间,诸物买卖皆从其上。其国王亦自采办方物,挈其妻子带领头目,驾船跟随回船赴阙进献。
  哑鲁国:货用稀少。绵布名考泥,并米、谷、牛、羊、鸡、鸭甚广,乳酪多有卖者。苏门答剌:其王子荷蒙圣恩,常贡方物于朝廷。此处多有番船往来,所以诸般番货多有卖者。
  黎代:山有野犀牛甚多,王亦差人捕捉,随同苏门答剌国进贡朝廷。
  南浡里:其山边二丈上下浅水内生海树,被人捞取为宝物货卖,即珊瑚树也。其南里国王常自跟同宝船将降真香等物贡于朝廷。
  锡兰:甚喜中国麝香、丝、色绢、青磁盘碗、铜钱、樟脑,则将宝石、珍珠换易,王常差人赍珍珠、宝石等物,随同回洋宝船进贡朝廷。
  小葛兰:国人以金铸钱,每个官秤二分,通行使用,虽是小国,其国王亦将方物差人贡献于朝廷。
  柯枝:名称哲地者,俱是财主,专收买下珍宝石、香货之类,皆候中国宝船或别处番船客人。尔国王亦将方物差头目进献于朝廷。
  古里:其哲地多收买下各色宝石、珍珠并做下珊瑚等物,各处番船到彼,王亦差头目并写字人来眼同而卖,亦取税钱。各色海鱼极贱,鹿、兔亦有卖者。王用赤金五十两,令番匠抽如发细丝结挽成片,以各色宝石、珍珠镶成宝带一条,差头目乃那进献于朝廷。
  溜山:土产降香不广,椰子甚多,各处来收买往别国货卖。龙涎香,其渔者常于溜处采得。如水浸沥青之样,嗅之不香,火烧腥气,价高贵,以银对易。海〓彼人积采如山,奄烂内肉,转卖暹罗、榜葛剌国,当钱使用。中国宝船一两只亦往此处收买龙涎香、椰子等物。
  祖法儿: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将其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之类来换易丝、磁器等物。王亦差人将乳香、骆驼等物进献朝廷。
  阿丹国:王闻其至,即率大小头目至海滨迎接诏赏至王府,礼甚尊敬。成伏开读毕,王即谕其国人,但有珍宝许令卖易。其时在彼买到重二钱许大块猫睛石,各色雅姑等异宝,大颗珍珠。市肆混堂并熟食、彩帛、书籍诸色物件铺店皆有。其国王感荷圣恩,特进金镶宝带二条、金丝珍珠宝石金冠一顶,并雅姑等各宝石,蛇角二枚,修金叶表文等物进献朝廷。
  榜葛剌国:土产五六样细布。漆器盘碗,镔铁枪剪等器皆有卖者。国王亦差人往番国买卖采办方物珍珠、宝石,进献朝廷。
  忽鲁谟斯国:其市肆诸般铺店,百物皆有,土产米麦不多,皆有各处贩来粜卖,其价不贵。此处各番宝物皆有。国王将狮子、麒麟、马匹、珠子、宝石等物并金叶表文,差头目跟同回洋宝船,进献朝廷。
  天方:就选差通事人等七人,赍带麝香、磁器等物,附本国船只到彼。往回一年,买到各色奇货异宝、麒麟、狮子、驼鸡等物,并画天堂图真本回京。其天方国王亦差使将方物跟同原去通事七人,贡献于朝廷。
  综上所述,在《瀛涯胜览》中,马欢共记述了二十个国家,除了那孤儿外,其他十九国均有贸易物品的记录,虽然有的国家没有与中国交易的明确记载,但是当地使用货币或者物品交易的信息,是需要了解当地的实际买卖情况的,如果不是参与了贸易,就不会了解如此详细。那孤儿名下记录“田少民多,以陆种为生,米粮稀少,乃一小邦也”。可见那里没有什么特产,又不是贸易中心,所以马欢作了如实记述。我们在篇目上见到那孤儿与苏门答剌放在一起,并没有单列为一国,在内容里也只有《瀛涯胜览》明淡生堂钞本有其国题名,其他本都没有,所以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马欢在谈到苏门答剌时顺便提到这个小邦的。①另外在《明会典》中阿鲁国(应即哑鲁国)于永乐五年(1407年)有贡品两种象牙和熟脑,①为马欢所漏载。
  最生动的“货易”场景发生在古里,马欢记载全部过程如下:
  其二头目受朝廷升赏,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为主买卖。王差头目并哲地、米纳几即书算手、官牙人等,会领(舟宗)大人议择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货,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各收。其头目、哲地即与内官大人众手相掌,其牙人则言某年月日交易,于众中手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然后哲地富户将宝石、宝珠、珊瑚等货来看议价,非一日能定,快则一月,缓则二、三月。若价钱较议已定、如买一主珍珠等物,该价若干,是原经手头目、米纳几计算前还丝等物若干,照原打手之货交还,毫厘无改。彼之算法无算盘,但以两手并两脚十指计算,分毫无差。②
  1.海外交易实例中,海外物产进入交流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犀角、象牙、伽蓝香、金子、宝石、红马厮肯的石、苏木、降真香、绵布、乳酪、胡椒、野犀牛、珊瑚、锡、珍珠、香货、西洋布、花巾、海鱼、宝石与珍珠镶宝带、丝嵌手巾、织金方帕、龙涎香、椰子、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骆驼、猫睛石、各色雅姑、金珀、蔷薇露、狮子、麒麟、花福鹿、金钱豹、驼鸡、白鸠、金银生活、熟食、彩帛、书籍、金镶宝带、蛇角、荜布、姜黄布、布罗、布纱、沙塌儿、兜罗锦、绢、剌石、祖把碧、祖母喇、金刚钻、金珀珠、神珀、蜡珀、黑珀(番名撒白值)、美玉器皿、水晶器皿、十样锦剪绒花毯、各色梭幅、撒哈剌、氁罗、氁纱。
  总共是70种。显然,这里都是各国的特殊产品。
  2.海外交易实例中,明代中国物产进入交流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中国青磁盘碗、纻丝、绫绡、烧珠、麝香、花绢、铜钱、布帛、色绢、樟脑、锦绮等。其中,以青花瓷器、丝绸、麝香、铜钱最为重要,除了麝香以外,其他都是中国特有的人工产品,深受海外各国人民的喜爱。
  以上中外物品构成了下西洋交易圈中流通物品的主体。
  3.“货易”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开读赏赐与方物贡献
  郑和使团所到与各国国王或酋长建立联系,所谓“开读赏赐”,相当于赠送礼品,招徕各国将方物进贡中国。方物即土产,这实际上构成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是在各国上层间进行的具有政治外交意义的交易方式。在马欢所记述的二十国中,除了土无所产的那孤儿以外,就只有哑鲁和溜山两国没有将方物进贡中国的记录。然查《明实录》,两国均有多次朝贡记录,为马欢所漏载。
  (2)以货易货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易方式。如在祖法儿:中国宝船到彼开读赏赐毕,王差头目遍谕国人,皆
  将其乳香、血竭、芦荟、没药、安息香、苏合油、木鳖子之类来换易纻丝、磁器等物。在锡兰:甚喜中国麝香、纻丝、色绢、青磁盘碗、铜钱、樟脑,则将宝石、珍珠换易。
  (3)货币交易
  关于当时下西洋交易圈的货币使用情况,马欢在记述外国货币以后,往往换算为中国“官秤”重量,这样就可以使读者对外国货币成色一目了然。现将下西洋交易圈内各国货币主要使用情况,列表于下:①
  根据上表,马欢所至二十国中,除了那孤儿、黎代、哑鲁三个小国以外,十七个国家有铸币或有货币流通,因此货币交易应占有一定比例。整个交易圈中使用货币的国家,铸币的达十个之多,有七个没有铸币,使用别国货币流通。使用金币的最多,达八个国家;使用银币和铜钱的,各有五个国家。另有两国使用锡钱,两国使用海〓。
  总之,以物易物是交换关系的初级形态,交易圈中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货币流通的事实,说明下西洋交易圈的市场交换关系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但是交易圈内的货币不统一,币制比较复杂,还有以物易物交易的存在,所以对交易圈的市场交换关系也不能做过高的估计。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万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