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献对“疏勒(喀什)”的记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71
颗粒名称: 阿拉伯文献对“疏勒(喀什)”的记述
分类号: K924.5
页数: 2
页码: 134-135
摘要: 卒于932年的巴格达作家——古达玛撰写的《税册及其编写》言:“亚历山大取道中国之后向北方去,中国首领与之同行,直达疏勒国,并征服了它。在那里建造了两座城市,一个名叫疏勒,另一个名叫海姆丹。他命令中国的首领率领自己的军队驻于海姆丹,又命令他的一员部将驻扎在疏勒。然后,他奔向旷野上的突厥,征服和蹂躏了他们。”文中的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其时代,中亚地区有匈奴而无突厥。可见,上述的亚历山大所经地理,乃是古达玛比附他本人所生活的唐代、五代及其以前的中国地理知识。
关键词: 阿克苏 阿拉伯 疏勒(喀什) 记述

内容

卒于932年的巴格达作家——古达玛撰写的《税册及其编写》(以下简称《税册》)言:“亚历山大取道中国之后向北方去,中国首领与之同行,直达疏勒(Shul)国,并征服了它。在那里建造了两座城市,一个名叫疏勒,另一个名叫海姆丹(Khamdan)。他命令中国的首领率领自己的军队驻于海姆丹,又命令他的一员部将驻扎在疏勒。然后,他奔向旷野上的突厥,征服和蹂躏了他们。”(详文请阅中华书局1991年第一版《道里邦国志》281页)
  文中的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324年)。其时代,中亚地区有匈奴而无突厥。可见,上述的亚历山大所经地理,乃是古达玛比附他本人所生活的唐代、五代及其以前的中国地理知识。笔者在此提请新疆学的学者们注意:相当于唐至五代年间的阿拉伯地理志,均将中国的首都呼作“海姆丹”或“胡姆丹”(黄宗英等摄制的《望长城》于新疆的库车提及“洪木丹”),其读音不似“长安”,却颇类波斯语对“酒库、酒窖、酒店(Khomdan)”的称谓。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阿克苏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