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克阿斯曼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63
颗粒名称: 科克阿斯曼古道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11-112
摘要: 科克阿斯曼古道:科克阿斯曼古道是由新和县通往拜城县的一条古道,该古道起点位于新和县包苦图克,与丝绸之路主道相连,距新和县城46公里。据专家初步考证,该古道晋代以前为古人发现并使用,成为龟兹通往天山西段北缘的一条山道,是丝绸之路中道由龟兹到达中亚坦罗斯的一条重要通道。隋唐时期该古道使用最为频繁,当时由龟兹往返中亚或印度的取经僧人、商人贩夫、官差兵勇等,多取此道。
关键词: 阿克苏 丝绸之路 新和县

内容

科克阿斯曼古道:科克阿斯曼古道是由新和县通往拜城县的一条古道,该古道起点位于新和县包苦图克,与丝绸之路主道相连,距新和县城46公里。该古道由科克阿斯曼峡谷(维吾尔语蓝天峡谷之意)和太太尔盆地及拜城峡谷组成,地理坐标东经82°05′~5.9″82°05′,33′~34′之间,1508米50″北纬41°47.7″41°56.2”海拔高度1022~之间。科克阿斯曼峡谷是新和县西部与拜城县交界的却勒塔格山自南向北的一条天然水道,中间连接却勒塔格山山间盆地—太太尔盆地(面积64平方公里,属新和县地界),盆地北缘却勒塔格山峡谷古道达拜城县温巴什乡,过木扎提河抵拜城县托克逊乡吉格郎村,古道全程约30余公里,部分历史地理典籍对该古道均有记载。据专家初步考证,该古道晋代以前为古人发现并使用,成为龟兹通往天山西段北缘的一条山道,是丝绸之路中道由龟兹到达中亚坦罗斯(今吉尔吉斯江布尔市)的一条重要通道。隋唐时期该古道使用最为频繁,当时由龟兹往返中亚或印度的取经僧人、商人贩夫、官差兵勇等,多取此道。
  2006年6月,新和县组织了考察队对该古道进行了考察,与古道相连的太太尔盆地中发现一处古铜矿冶炼遗址,盆地和古道基本保持原生态状态,盆地内植被情况较好,时常可见鹅喉羚群体等野生动物活动。
  该古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捷径便道,见证了丝绸之路发展变迁的历史。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邢春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