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乾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图书
唯一号: 320920020210005759
颗粒名称: 它乾城
分类号: K928.6
页数: 2
页码: 106-107
摘要: 它乾城:位于新和县玉奇喀特乡尤勒滚线村西南荒漠地带,地理坐标东经82°14′,23′,与《中国历史地图集》载记相吻10″北纬41°38″合。民国17年9月,西北科学考察团黄文弼教授曾来此考察,他在《考古记》中写到:红柳柘嵩与沙、阜相间杂,大望库木既在沙阜错从中。据《后汉书》班超传与梁瑾传载:班超为都护,居它乾城,以后延平年间,段禧为都护,赵博为骑都尉,均居此地。该城地处荒漠,汽车通行困难。它乾城历史上是东汉西域都护府府治所在地,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名城之一,从公元91~公元102年,班超在它乾城任都护11年,为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西域各民族群众平安,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阿克苏 丝绸之路 新和县

内容

它乾城:位于新和县玉奇喀特乡尤勒滚线村西南荒漠地带,地理坐标东经82°14′,23′,与《中国历史地图集》载记相吻10″北纬41°38″合(维吾尔族称大望库木城,《后汉书》记为它乾城,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称大望库木旧城)。系汉代遗址。
  民国17年(1923年)9月,西北科学考察团黄文弼教授曾来此考察,他在《考古记》中写到:红柳柘嵩与沙、阜相间杂,大望库木既在沙阜错从中。北距额齐勒克古城约10余里,城墙遗迹已不可见,唯见土阜高处散布瓦砾甚多,小铜钱散布极广,但遗址分布区域规模甚大。
  据《后汉书》班超传与梁瑾传载:班超为都护,居它乾城,以后延平年间,段禧为都护,赵博为骑都尉,均居此地。故此地为它乾城故城,《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有记载。
  该城1928年出土文物有:绿玉质磨制玉斧一把(属新石器时代末期),高4.7厘米,刀宽4厘米,背宽3.2厘米,磨制光平,口刃部薄而锋利,宽约7毫米;玉刀两件,系磨制而成,板岩,作斜方型;陶纺轮一件;佩饰一件;还有各种发饰,形状有圆饼型、斜方型、三角形、漏斗型、半圆型、圆形等,上刻各种图案,如四瓣莲纹、六瓣莲纹、虫、禽、人像(以细腰、小袖、革履为特征),天鹿、奔马等,质地为石质或玛瑙质。五铢钱和小五铢钱,均系两汉时遗物。
  该城地处荒漠,汽车通行困难。1995~2004年,由阿克约司坦村村民克然木·艾克然木任向导,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地区文物局、县文管所和县史志办专业人员多次前往考察,从城中捡回古币20余枚,出土大陶缸2个、陶片多枚。距城东南5公里处,桑塔木农场在垦荒时,出土了酒杯、古钱币等文物,同时垦出了大面积古建筑遗址和大量汉砖。当年,县人民政府将此地列入文物保护区,禁止开垦。2005年,新和县龟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在此地域进行了数日考察,发现遗址分布范围甚大,发现古陶窑遗址两处,陶片分布区域很广,区域内发现汉代、唐代铜钱多枚,古时塔里木河靠近该区域,区域内古河汉环绕,植被情况较好,适于军队驻屯。
  它乾城历史上是东汉西域都护府府治所在地,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名城之一,从公元91~公元102年,班超在它乾城任都护11年,为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西域各民族群众平安,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丝绸之路与文明的对话》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丝绸之路在中亚北部地区的发展与作用》、《丝绸之路上的新和》、《古代新疆与阿拉伯文化》、《巴蜀古代文明与南方丝绸之路》、《21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喀什“香妃墓”辨误》、《19世纪西方国家对新疆的认知渠道》、《丝绸之路上的英国驻新疆领事馆考述》、《20世纪中印关系史研究概述》、《从丝绸文化传播看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回流》等二十余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邢春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和县
相关地名